从”雪糕刺客”到”水果贵族”:新消费品牌为何总在”教育消费者”的路上翻车?

新消费品牌频频因”教育消费者”翻车,傲慢说教终遭市场反噬。 当钟薛高创始人林盛为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争议言论辩护时,这个场景充满了戏剧性的隐喻——两个深陷舆…

新消费品牌频频因”教育消费者”翻车,傲慢说教终遭市场反噬。

当钟薛高创始人林盛为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争议言论辩护时,这个场景充满了戏剧性的隐喻——两个深陷舆论漩涡的新消费品牌创始人,正在完成一场关于”如何得罪消费者”的经验传承。从”爱要不要”的钟薛高到”不会迎合”的百果园,这些曾叱咤资本市场的明星企业,正在用相似的剧本演绎着新消费时代的败局。

【傲慢的代价:当品牌开始”爹味说教”】
百果园董事长”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言论,与三年前钟薛高”成本40元爱要不要”的表述形成了奇妙呼应。复旦大学消费行为实验室最新研究显示,2020-2025年间因品牌方”说教式营销”引发的舆情事件增长达370%,其中78%最终导致销量下滑。这种被网友称为”爹味营销”的沟通方式,本质上暴露了品牌与消费者权力关系的认知错位。在社交媒体赋权的时代,消费者早已不再是 passive 的接受者,而是 active 的评判者。

【高端化陷阱:伪需求制造的商业幻觉】
钟薛高与百果园的困境,折射出新消费品牌集体陷入的”高端化悖论”。表面看,66元的雪糕和128元的荔枝满足了消费升级需求,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降至4.7%,消费信心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低于临界值。当经济下行周期遭遇过度包装的”伪高端”,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百果园2024年财报显示的9.8%收入下滑,正是这种错配的直接结果。

【流量反噬:网红品牌的阿喀琉斯之踵】
这些品牌都曾享受过流量红利——钟薛高靠小红书种草崛起,百果园借会员制私域流量扩张。但清华大学新经济研究院发现,过度依赖流量变现的品牌,其客户忠诚度普遍比传统品牌低42%。当钟薛高遭遇”雪糕刺客”舆情时,其线上销量一周内暴跌70%;而今百果园的争议视频在抖音获得200万点赞的同时,也带来了”价格刺客”的新梗。这种爱恨交织的流量关系,成为悬在网红品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幸存者偏差:被资本扭曲的商业常识】
回溯这些品牌的融资历程会发现惊人相似性:钟薛高A轮估值20亿,百果园Pre-IPO轮投后估值120亿。资本催熟下的野蛮生长,让品牌方产生了”教育市场”的幻觉。但现实是,中国14亿人口中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红杉资本最新发布的《消费投资反思报告》承认:”过去五年我们高估了消费升级的广度,低估了性价比需求的韧性。”

【破局之道:从”说教者”到”服务者”的认知革命】
日本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曾提出”顾客价值主义”,这一理念正在中国消费市场获得验证。名创优品通过极致性价比实现逆势增长,蜜雪冰城依靠下沉市场战略突破3万家门店。这些案例证明:真正成熟的不是被教育的消费者,而是懂得敬畏市场的品牌方。当百果园们还在纠结”要不要迎合”时,胖东来已经用”不满意就退货”的服务哲学赢得了全民赞誉。

钟薛高创始人为同行辩护时说的”没有恶意”,恰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这些企业家并非心存恶意,而是困在信息茧房里丧失了市场感知力。当林盛在直播间卖红薯还债时,当余惠勇面对财报亏损仍坚持”不迎合”时,商业世界正在上演最生动的MBA案例:任何脱离消费者真实需求的商业说教,最终都会变成一记记响亮的耳光,打醒那些沉迷于自我叙事的品牌建造者。在这个意义上,”雪糕刺客”和”水果贵族”的接连翻车,或许正是中国新消费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阵痛。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