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盲目举债而烂尾的独山县“天下第一水司楼”,现已通过市场化改造转型为高端酒店,试图走出“政绩工程”的阴影,实现重生。
在贵州黔南州的群山环抱中,那座曾因庞大而闻名的“天下第一水司楼”静静屹立。它见证了独山县的盲目举债之痛,也承载着一个地区的转型之梦。如今,这座建筑已悄然变身“紫林山豪利维拉酒店”,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从争议地标到奢华酒店的蜕变
走进独山县净心谷景区,昔日被称为“贵州布达拉宫”的水司楼已然焕然一新。曾经停滞的工地如今变成了装修精美的酒店大堂,376间客房分布在建筑内部,每一扇窗都向游客展示着黔南的秀美山水。
这家新开业的酒店在各大旅游平台上的表现令人惊喜。携程评分高达4.7,位列独山县豪华酒店榜首,291条住客评价中不乏赞美之词。酒店推出的12种房型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从361元/晚的标准双床房到2321元/晚的100平方米行政豪华套房,价格区间合理分层。国庆期间,行政豪华套房价格更是升至3810元/晚,显示出市场对这一转型项目的高度认可。
水司楼的前世今生
“天下第一水司楼”的故事始于2016年,当时作为净心谷景区的子项目由贵州净心谷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开工建设。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年后,因投资方资金链断裂,项目于2017年1月转由国有平台公司接手。更令人唏嘘的是,同年8月黔南州旅发大会后,这座耗资2亿的建筑彻底停工,成为独山县盲目举债的“标志性”烂尾工程。
这座建筑的命运与一个人紧密相连——时任独山县委书记潘志立。2020年4月,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潘志立因受贿、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水司楼成为他“不顾民生盲目举债”的典型证据,也成了独山县人民心中的一道伤疤。
精心打造的重生之路
转机出现在2020年12月,贵州鑫影文旅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超过2亿元,专门负责这一项目的盘活工作。这家由独山县国有资产完全控股的企业,为水司楼的复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过精心规划和改造,去年年底,酒店开始试运营,今年5月正式开门迎客。酒店前台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日常入住率已达到60%,其中双床房最受欢迎。对于国庆假期,他们预计将实现“满房状态”。
针对早期住客反映的“就餐不方便”问题,酒店方面已经做出了改进。不仅酒店内部设有餐厅,净心谷景区内的一些小馆子也陆续开业,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
建筑之美与体验之趣
紫林山豪利维拉酒店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原建筑的特点,将水族、布依族、苗族传统元素与现代酒店需求巧妙结合。行政豪华套房面积达100平方米,窗外景色宜人,尤其是豪华双房成为观赏风景的最佳选择。
在酒店管理方的精心运营下,这一曾经被视为“政绩工程”的建筑正在焕发新的生命力。游客的评价中,“非常好的体验”成为常见评价,虽然也有住客指出“马桶不够智能”等细节问题,但整体反馈积极向上。
转型背后的深远意义
水司楼的转型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的重生,更是一个地区发展理念转变的缩影。从盲目追求“天下第一”到务实经营,独山县的这一转变值得深思。
独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酒店取名“紫林山豪利维拉酒店”是因为净心谷景区与当地的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势相连,这一命名既体现了地理特征,也寓意着新的开始。
未来可期的旅游新地标
随着国庆假期的临近,紫林山豪利维拉酒店的预订情况喜人。酒店方面已经做好充分准备,迎接首批大规模入住的游客。
这一转型项目的成功,为全国类似情况的“烂尾”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合理改造和市场化运营,即使是曾经的问题项目也能找到新的出路。
水司楼的故事告诉我们,发展之路难免坎坷,但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就能在挫折中找到新的方向。紫林山豪利维拉酒店的重生,不仅是独山县旅游业的新起点,也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一个富有启示的案例。
站在酒店窗前,眺望连绵的紫林山,这座曾经饱受争议的建筑终于找到了与这片土地和谐相处的方式。它的转型之路,正如贵州的山峦一样,起伏之后终见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