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宣布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邮惠万家银行,又一家直销银行结束独立运营。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直销银行模式,正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迎来新一轮洗牌。邮惠万家银行并非第一家,也很可能不是最后一家。
9月23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601658.SH,01658.HK)发布公告宣布,将吸收合并旗下全资子公司——中邮邮惠万家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这标志着又一家直销银行结束了独立运营的历史。
根据公告,吸收合并完成后,邮惠万家银行的独立法人资格将依法注销,其全部业务、财产、债权债务以及其他各项权利义务由邮储银行承继。邮储银行明确表示,现有客户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均不受影响,已合法签署的合同、协议继续有效。
01 数字化转型下的必然选择
邮储银行在公告中解释了此次吸收合并的背景:近年来,该行不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数字化和集约化能力快速提升,以手机银行为主要服务渠道的格局已经形成,线上综合服务能力大幅增强。
本次吸收合并是为有效利用资源,降低全行运营成本。事实上,邮储银行的这一调整并非个例,而是近年来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直销银行初期以其线上化、低成本特性受到市场关注,但如今其独立存在价值已被大幅稀释。与功能日益强大的手机银行相比,直销银行在产品同质化、获客成本高等方面面临挑战,难以满足市场对一站式、全场景金融服务的需求。
02 邮惠万家银行的短暂历程
公开资料显示,邮惠万家银行成立于2022年1月,注册资本50亿元,是邮储银行全资子公司。这家银行定位于“服务三农、助力小微、普惠大众”,从其命名便可看出与邮政储蓄银行一脉相承的普惠金融基因。
然而,仅仅三年多时间,这家被寄予厚望的直销银行就走到了终点。这并不是市场上第一家选择“回归母体”的直销银行。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已有超过20家银行陆续关停或整合直销银行业务,体现出银行业向“一体化运营”转变的明显趋势。
03 对财务报表影响有限
对于市场关心的财务影响问题,邮储银行在公告中给出了明确说明。
邮惠万家银行作为邮储银行全资子公司,其财务报表已按100%比例纳入邮储银行合并报表范围,因此本次吸收合并事项不会对邮储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也不会损害邮储银行及股东的利益。
从长远来看,邮储银行所承接的邮惠万家银行的存量贷款、存款和资金,业务规模较小,且资金和贷款业务自然到期后不再续作,对邮储银行未来的业绩表现整体影响较小。
04 银行业转型的深层思考
直销银行从曾经的“风口”到如今的批量整合,反映了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的深刻变化。
早期,银行机构希望通过设立独立直销银行子公司,实现互联网化的业务创新和突围。但实践证明,与母行业务割裂的直销银行往往面临获客难、产品单一等困境。
相反,将数字金融业务全面整合到母行体系中,通过手机银行等统一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正成为更高效的选择。这种“一体化运营”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银行集团的整体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05 客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对于邮惠万家银行的现有客户而言,最关心的是此次吸收合并会对自身产生什么影响。
邮储银行在公告中特别强调,邮惠万家银行客户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均不受影响,已合法签署的合同、协议继续有效。这意味着,客户无需采取任何特别操作,所有业务将平稳过渡至邮储银行。
这种安排体现了银行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高度重视,也确保了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邮惠万家银行的退场,标志着一个银行业探索时代的结束。曾经被追捧的独立直销银行模式,正在让位于更具整体性和协同性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银行数字化转型不再需要两条平行的轨道。邮储银行此次吸收合并,反映的正是整个银行业从分散探索到集中赋能的发展趋势。
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将是整体数字化能力的较量,而非单点突破的竞争。邮储银行此举,或许为行业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