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家猕猴桃基因库:武汉植物园开放日揭晓“酸甜苦辣麻”的五味奇迹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开放全球最大猕猴桃种质资源库,市民品尝到酸甜苦辣麻五种颠覆性风味的稀有品种,展现中国作为猕猴桃原产国的物种宝库与科研实力。 2025年9月20日,中国科学院武汉…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开放全球最大猕猴桃种质资源库,市民品尝到酸甜苦辣麻五种颠覆性风味的稀有品种,展现中国作为猕猴桃原产国的物种宝库与科研实力。

2025年9月20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迎来了一批特殊访客。100多位武汉市民穿过郁郁葱葱的藤架,品尝了有着麻辣口感的大籽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是橙子10倍的阔叶猕猴桃,以及仅1克重的小叶猕猴桃。这场名为“舌尖上的猕猴桃之旅”的开放日,让普通人第一次感受到中国作为猕猴桃原产国的品种宝藏。

​全球最大的猕猴桃“诺亚方舟”​

在武汉植物园的150亩土地上,保存着1500余份猕猴桃种质资源,涵盖全球85%以上的猕猴桃种类。这里被称为“猕猴桃的诺亚方舟”——3万余株创新种质群体中,有果径不足1厘米的“世界最小猕猴桃”,也有成熟后呈橘黄色的麻辣口味品种,更有浑身长满白毛的毛花猕猴桃。

“任何一个产业要发展,首先要有好的种子。”资源圃执行主任钟彩虹研究员说。这位从事猕猴桃研究30年的专家,带领团队培育出7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其中46个通过国家审定,约占全球总数的25%。他们培育的“东红”猕猴桃曾获德国柏林国际果蔬展金奖,如今全国种植面积已达70万亩。

​五味猕猴桃:颠覆认知的味觉体验​

开放日最令人惊叹的,是60种猕猴桃带来的味觉革命:

  • ​甜​​:金奖品种“东红”甜度达18度以上,浓甜似蜜;
  • ​酸​​:古老品种毛花猕猴桃酸爽清新,适合加工果汁;
  • ​苦​​:大籽猕猴桃成熟后呈现独特苦味,富含抗氧化物质;
  • ​辣​​:同种大籽猕猴桃竟带辣椒般的微辣刺激;
  • ​麻​​:部分品种食用后产生轻微麻感,类似花椒的体验。

市民李先生品尝后惊叹:“从来不知道猕猴桃能有麻辣味!这完全颠覆了我对水果的认知。”

​从实验室到餐桌:中国猕猴桃的逆袭之路​

猕猴桃原产中国,却在新西兰被培育为“奇异果”并享誉全球。这一直是中国果树专家的心结。武汉植物园自1980年代开始建设种质资源圃,致力于找回中国猕猴桃的话语权。

如今,他们的努力正在结出硕果:

  • ​金艳​​:耐贮性极佳,可保鲜6个月不变质;
  • ​金梅​​:早熟黄肉品种,比进口奇异果早上市2个月;
  • ​迷你绿肉猕猴桃​​:大小如葡萄,去年在武汉试销引发抢购;
  • ​金悦​​:2028年即将上市的大果型黄肉新品。

这些品种不仅在国内推广70万亩,更出口到欧洲、东南亚,重塑“中国猕猴桃”的国际形象。

​种子安全:一场看不见的科技战争​

在资源圃深处,藏着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罐——这里保存着猕猴桃的超低温种质资源。“就像给种子按下暂停键,”研究人员解释,“即使百年后,这些种子依然能恢复活力。”

种质资源保护关乎国家粮食安全。钟彩虹指出:“我国有52个猕猴桃特有种,但90%的野生资源尚未被开发利用。每个品种都可能蕴藏着抗病、抗虫、耐旱的基因密码。”

​市民科学:让公众走进科研殿堂​

开放日设计了一系列体验环节:

  1. ​量果重​​:用精密天平测量1克重的小叶猕猴桃;
  2. ​测糖度​​:对比不同品种的甜度差异;
  3. ​品五味​​:盲测酸甜苦辣麻五种风味;
  4. ​认品种​​:观察果实形状从圆形到尖嘴的形态变异。

这种“市民科学”模式正成为科研机构与公众对话的新方式。带着孩子参加活动的张女士说:“这比课本生动多了!孩子终于理解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未来果盘:2028年的美味预告​

科研人员透露,即将在2028年上市的新品种“金悦”和“金C1277”正在区域试验中。这些品种将更大、更甜、更耐储存,有望挑战新西兰阳光金果的市场地位。

而更像葡萄的迷你猕猴桃,将继续扩大试种规模。“未来消费者的果盘里,将会有更多中国自主研发的水果。”钟彩虹信心满满地说。

​尾声:藏在果实里的国家宝藏​

当市民们带着满口余香离开植物园时,他们或许会想起钟彩虹的那句话:“这些藤蔓上结着的不仅是果实,更是国家战略资源。”从麻辣到清甜,从1克重到100克重,从绿色到橘黄色——中国猕猴桃的多样性,正是一座等待开发的宝藏。

而这宝藏的价值,不仅在于美味,更在于它承载的粮食安全使命和生态保护意义。正如一位老人品尝后感慨:“原来我们每天吃的水果里,藏着这么多学问和国家心血!”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