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岁二胎妈妈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医生提醒:中青年发病与压力高度相关,预防需从早做起

43岁二胎妈妈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医生指出除遗传因素外,中青年发病与工作压力高度相关,强调早防早治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早防早治…

43岁二胎妈妈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医生指出除遗传因素外,中青年发病与工作压力高度相关,强调早防早治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很多人仍以为,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专属”。但现实是——它正悄然逼近更年轻的人群。

💔 一位43岁二胎妈妈的确诊之路

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张圣,去年接诊了一位令她久久难忘的患者:

一位43岁的女性,原本从事会计工作。

35岁生下二胎后,她开始出现明显的记忆力下降、严重失眠。

起初,家人以为她只是“一孕傻三年”,或是太累了。

但情况逐渐恶化:她失去基本计算能力,无法继续工作,最终辞职回家。

七八年后的今天,她已进展到​​重度失智、大小便失禁​​的阶段。

基因检测显示,她的“早老素基因2”呈阳性——这是一种与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的致病基因。

但,基因不是全部。

📉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正在“年轻化”

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5》:

  • 中国患者总数已达 ​​1699万​​,占全球近三成
  • ​60岁以下发病者占21.3%​​,远高于国际早发型占比(5-10%)

更极端的案例来自北京宣武医院:

2023年,他们报道了全球最年轻的阿尔茨海默患者——​​17岁出现症状,19岁确诊​​。

论文作者贾龙飞医生澄清,这类情况非常罕见,公众不必过度恐慌,“技术进步让我们更早发现了一些以往难以确诊的病例”。

⚖️ 除了遗传,压力成为“隐形推手”

张圣医生指出,中青年发病率的上升,与当代人​​工作压力大、多线程用脑、长期睡眠不足​​密切相关。

“多线程工作对大脑损耗很大,叠加线粒体功能不足、代谢异常等问题,会持续损害神经功能。”

🛡️ 如何预防?医生给出关键建议

  1. ​持续学习,提升认知储备​​ 多读书、多思考,不断挑战大脑,可增强神经连接,延缓退化。
  2. ​保证睡眠,为大脑“排毒”​​ 睡眠中,脑脊液会清除代谢废物。长期缺觉会导致毒素堆积,加速认知下降。
  3. ​健康饮食+适度运动​​ 改善线粒体代谢,提升大脑灵活性。
  4. ​主动筛查,及早干预​​ 如果持续焦虑、记忆明显下降,可到认知障碍专病门诊进行基因或生物标志物检测。

🌍 早防早治,才是真正出路

阿尔茨海默病已不再是“老年病”。

它可能影响正值壮年的职场人、二胎妈妈、家庭支柱……

“早发现、早干预”,不仅是今年阿尔茨海默病日的主题,更是每个人应当重视的健康准则。

​别等到遗忘一切,才想起要珍惜大脑。​

​守护认知,从现在开始。​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