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螺蛳粉的信任危机:当“臭宝”不再可爱,食品安全何去何从?

网红品牌“臭宝”螺蛳粉因被曝吃出趾甲、烟头等异物,且客服处理敷衍,陷入严重的食品安全与信任危机。 对于无数螺蛳粉爱好者而言,煮上一包热气腾腾的网红螺蛳粉,本是平凡生活里的一抹亮色—…

网红品牌“臭宝”螺蛳粉因被曝吃出趾甲、烟头等异物,且客服处理敷衍,陷入严重的食品安全与信任危机。

对于无数螺蛳粉爱好者而言,煮上一包热气腾腾的网红螺蛳粉,本是平凡生活里的一抹亮色——滑嫩的米粉、香脆的腐竹、酸爽的酸笋,再喝一口浓郁汤底,瞬间治愈所有疲惫。而“臭宝”这个带着亲昵调侃的名字,曾几何时,是嗦粉圈里响当当的招牌,是不少人心中的“心头好”。2022年,它曾在抖音电商创下月销4000万元的佳绩,稳坐多个销量榜榜首,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素人、博主的热情推荐。可谁能想到,这份承载着味蕾期待的美食,竟会以最不堪的方式,击碎消费者的信任。

​“惊喜”变“惊吓”:舌尖上的异物惊魂​

最近,多位消费者的真实遭遇,将臭宝螺蛳粉推上了风口浪尖。原本充满期待的“治愈时刻”,骤然变成了一场场“惊悚体验”。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照片,称在煮好的粉里,发现了一块明显泛黄、形状可疑的“趾甲状异物”,画面令人极度不适。更令人反胃的是消费者丁女士的遭遇:2025年9月,她在食用一包生产于年初的臭宝螺蛳粉时,竟从口中吐出一个香烟过滤嘴,浓烈的烟味瞬间弥漫开来,让她恶心不已。“感觉像在开盲盒,却开出了最不该有的‘惊喜’。”丁女士的愤慨,道出了许多受害者的心声。

这并非孤例。在黑猫投诉及12315平台,关于臭宝螺蛳粉中存在头发、塑料片甚至完整昆虫尸体的投诉屡见不鲜。许多消费者无奈调侃:“吃之前得先当一遍‘质检员’,生怕咬到不该咬的东西。”一碗本应带来快乐的螺蛳粉,竟成了食品安全风险的“重灾区”。

​客服回应乏力,品牌信任悄然流失​

面对确凿的投诉,消费者的维权之路却充满坎坷。丁女士在提供详细证据后,客服最初的回应仅是“退款100元”,这与《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价款十倍赔偿,不足一千元赔一千元”相去甚远。厂家在赔偿金额上反复推诿,所谓的“深入调查”也迟迟没有下文。这种敷衍态度,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二次伤害。

当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时,臭宝官方客服的回应依旧停留在“流程标准化”“质检严格”的模板化说辞,仿佛那些触目惊心的异物是“凭空出现”。而作为臭宝的母公司,曾成功运营“李子柒”品牌的杭州微念公司,此次也选择了沉默——记者询问后,承诺的“回复”至今石沉大海。从一线客服到母公司,这种回避核心问题、缺乏真诚沟通的态度,正在迅速消耗品牌长期积累的好感与信任。

​网红光环下的品控漏洞:产业链长,责任不能“断链”​

臭宝之所以能快速崛起,离不开其母公司微念对供应链的高调宣传。公司曾宣称拥有数千亩螺蛳养殖基地、智能化工厂,推行“绿色种养”。然而,现实中的脚趾甲、烟头,与宣传中的“高标准”形成了尖锐对比。

从生产环节分析,烟头的出现直接指向车间管理漏洞——食品车间严禁吸烟,烟嘴能混入产品,暴露了人员监管、作业规范的缺失。而趾甲、头发等异物,则反映出员工着装规范、个人卫生管理的松懈。更值得深思的是,现代食品工业普遍配备X光异物检测仪等设备,为何这些明显异物未能被拦截?是设备形同虚设,还是对供应商原料的品控流于形式?

臭宝的问题,亦是许多“网红食品”的共性困境:过度依赖营销投入换取短期销量爆发,却在最需要沉下心打磨的品控环节“掉链子”。当流量狂欢成为主旋律,食品安全这一生命线反而被忽视。

​行业乱象反思:网红食品如何走出“信任危机”?​

臭宝的案例并非孤例。此前,安徽亳州网红提拉米酥导致近200人中毒事件,同样引发社会对网红食品安全的担忧。涉事商家在高温下露天售卖易变质甜品,甚至用有毒植物装饰,完全置消费者健康于不顾。

这些事件共同折射出“流量至上”逻辑下的行业畸形:重营销、轻品控;重增速、轻责任。尤其像螺蛳粉这类多配料包、长产业链的产品,从农田到餐桌,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酿成食品安全事件。而新兴销售渠道(如直播带货、社群团购)的碎片化,进一步增加了监管难度,给了一些企业“打擦边球”的空间。

​重建信任,需要每一环都“不掉线”​

要打破这一困局,需要企业、监管与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 ​对企业而言​​,必须认清“流量易逝,品质长青”。网红品牌若只想赚快钱,终将被市场淘汰。唯有将品控真正融入供应链每一个环节,建立透明可追溯的质保体系,同时建立高效、负责任的客诉机制,才能赢得长久信任。
  • ​对监管部门而言​​,需创新监管方式,对网红食品实施更精准的动态抽查,强化跨区域、跨平台协同治理,对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 ​对消费者而言​​,在追捧“网红”的同时,也应保持理性,主动关注品牌资质、用户真实评价。遇到问题积极通过12315等渠道维权,用行动倒逼行业进步。

一碗螺蛳粉里,不应吃出“盲盒式”的恐惧。臭宝事件是一次深刻的警示:食品安全没有捷径可走,任何光环都掩盖不了基础的失守。我们期待,所有食品品牌都能真正将消费者的健康放在首位,让每一口食物都安全、安心。毕竟,美食的本质是带来幸福,而非担忧。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