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国标加速制定,餐饮透明化时代即将到来

预制菜国家标准加速制定,餐饮透明化时代即将到来,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将获更好保障。 一盘热气腾腾的菜肴端上餐桌,它是否出自厨师现场烹制?这个问题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2025年…

预制菜国家标准加速制定,餐饮透明化时代即将到来,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将获更好保障。

一盘热气腾腾的菜肴端上餐桌,它是否出自厨师现场烹制?这个问题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2025年9月,一场由知名人士罗永浩与餐饮企业西贝的争论,将预制菜推上风口浪尖,也加速了预制菜国家标准的制定进程。

国家标准呼之欲出

9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称,国务院食安办已组织工信部、商务部、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并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的明示制度,以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这并非预制菜标准化的首次尝试。2020年以来,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等都推出过《预制菜品质分级及评价》等行业标准,江西、山东、广东等地也出台了相关地方标准。但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标准,这些规范的强制力不足,难以对行业进行有效规范。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的通知》,首次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同年7月,由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主导制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制菜》开始征求意见,将预制菜明确定义为“无防腐剂、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餐饮行业的“不能说的秘密”

随着餐饮行业连锁化程度的快速提升,预制菜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2025中国餐饮连锁化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从2018年的12.8%增长至2024年的23%。在规模化扩张的背后,是中央厨房和预制菜提供的标准化支撑。

然而,这个行业公开的秘密却成了消费者心中的疙瘩。大多数餐厅竭力撇清与预制菜的关系,主动公示使用情况的企业少之又少。食极星研究院院长昕原指出:“主动公示会提高企业透明度,但很难同步提高消费者认知,平台也不会因此给企业增加流量,这对企业而言是一种负担。”

消费者权益与行业现实的碰撞

消费者为什么如此抵触预制菜?究其根源,在于“高价”与“预制”之间的矛盾。消费者愿意为“现做”支付溢价,却不甘心为预制菜买单。罗永浩在争论中多次强调,他反对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餐厅使用预制菜却伪装成现做并收取高价的行为。

不过,预制菜并非原罪。平价西餐品牌萨莉亚大量使用预制食材,却因亲民价格获得消费者认可。老乡鸡更是自2024年起就在菜单上明确标注“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三类菜品,用不同颜色区分,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标准化之路的挑战

预制菜国家标准的制定面临诸多挑战。从食材采集到终端消费,漫长的产业链缺乏统一管理部门;技术上,追溯和检测都存在实现门槛。“标准制定难、贯彻执行难,让预制菜透明公示成为一个长期工程。”昕原建议,应该通过第三方执行和监督,从自发到立法,同步推进食品安全营养教育。

透明化时代即将到来

好消息是,改变正在发生。据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预制菜的“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

这将是一个多赢的局面: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消费,企业可以在规范中健康发展,监管部门也有了执法依据。当“预制”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有标准、可追溯、明示的选项时,消费者才能做出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选择。

预制菜不该是餐饮行业的“不能说的秘密”,而应该是消费者知情选择下的选项之一。随着国家标准的出台,餐饮行业将迎来更加透明、规范的发展新阶段。这不仅关乎行业健康发展,更关系到每一位消费者的切身权益。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