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并无“本世纪最壮观日环食”,实际为日偏食且中国境内不可见,相关网络传言不实。
“9月21日,本世纪最壮观的日环食即将上演,全球超10亿人共同见证!”——连日来,这则消息在社交平台不断传播,点燃了不少天文爱好者和普通公众的期待。然而,大皖新闻记者向安徽省天文学会等多方权威专家求证后获悉:这是一条不实信息。

不过,传言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北京时间9月21日当天,确实有一次日食发生,但并非“日环食”,而是“日偏食”。更重要的是,这次日偏食在中国境内全程不可见。
根据紫金山天文台历算组专家的精密计算,以及国内外多个权威科研机构的预报,本次日偏食可见区域集中于大洋洲东部、太平洋西南部及南极洲部分偏远地带。最大食分约为0.79,意味着在这些特定区域,人们能看到太阳被月球遮住近八成面积的景象。
为什么中国看不到?这背后其实是日食发生的基本机制:日食必定发生在农历初一(朔月),此时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三者近似处于同一直线。但由于月球轨道与地球公转轨道存在约5度的倾角,并非每次“朔”都会发生日食。而即便发生,月影投射到地球表面的位置也有限,此次偏食带并未覆盖我国境内。
这也提醒我们,并非每一次天象都能被所有人亲眼目睹,宇宙的戏剧总在不同经纬度悄然上演。
既然说到日食,不妨多了解一点:你真的能分清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和日全环食吗?
🌑 日全食:
当月球完全遮住太阳,白日瞬间如夜,星辰隐约可见,太阳外层大气——日冕在黑暗中显出银白色光芒。这种现象只发生在月球处于近地点时,月影才能完全落在地球表面,形成一条狭窄而珍贵的全食带。
🌗 日环食:
如果月球离地球较远,无法完全遮挡太阳,就会发生日环食。此时太阳未被遮住的部分会呈现一个耀眼的“金环”,悬于月球周围,因此也被称为“金环日食”。
🌘 日偏食:
最为常见的一种日食。月球只遮挡太阳的一部分,仿佛太阳被“咬了一口”。此次9月21日的天象就属于此类。
🌓 日全环食:
最罕见也最奇妙的是“日全环食”(又称混合日食)。在同一场日食中,因地球曲率和观测者位置的不同,部分区域可见日全食,另一部分地区则见到日环食。整个21世纪,全球会发生224次日食,其中仅有7次属于混合日食。上一次发生在2013年,下一次则要等到2031年。
回望人类天文观测史,我们曾因不了解日食而恐惧,也曾为预测日食而发展出最早的天文历法。如今,尽管已有科学方法精准推算每一次日食的发生时间与可见区域,公众对这一天文奇观的热情却从未消减——这也使得准确传播科学信息变得尤为重要。
每一次“日食谣言”的传播,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人们对亲近宇宙的渴望。虽然这次我们无法在中国亲眼目睹,但仍可通过网络关注远在南太平洋或南极的实况记录,感受这份来自宇宙的浪漫。
下一次值得期待的重大日食是什么时候?根据预报,2026年8月12日,一场壮观的日全食将掠过格陵兰岛、冰岛和西班牙北部;而2027年8月2日,北非等地将迎来持续超过6分钟的日全食。2028年7月22日,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也将可见日全食。
天文之美,在于真实,也在于等待。我们不必为错过一次传言而遗憾,真正壮观的天象,永远值得以科学的方式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