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补贴大战催生咖啡茶饮新格局:国内”内卷”倒逼效率革命,海外扩张开启中国品牌全球化新篇章。
2025年7月5日晚,中国互联网史上最疯狂的外卖补贴战突然爆发。美团和淘宝闪购同时推出”零元奶茶”活动,日订单量双双突破历史记录。在这场看似平台角力的混战中,一个出人意料的赢家正在崛起——中国咖啡茶饮品牌们正借助这场补贴大战,完成从国内市场厮杀到全球扩张的战略转型。

一、补贴大战的意外受益者:咖啡茶饮的”借船出海”
当美团日订单突破1.2亿单、淘宝闪购超8000万单时,最兴奋的莫过于咖啡茶饮品牌的运营总监们。数据显示,补贴期间奶茶咖啡订单占比从平时的10-15%飙升至50%,这意味着每天有超过6000万杯饮品通过补贴渠道售出。这种”赔本赚吆喝”的生意,对平台是流血竞争,对品牌方却是天降流量。
瑞幸和库迪的”明争暗斗”在这场补贴战中愈发清晰。瑞幸一季度财报显示门店总数达24032家,而库迪在6月底也宣布突破15000家。看似悬殊的数字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扩张策略:瑞幸学习霸王茶姬的”植物奶基底+数字化运营”模式,主攻90后市场;库迪则效仿蜜雪冰城,用”冷冻果酱+极致低价”收割05后消费者。这场差异化竞争,让中国咖啡市场呈现出罕见的”双巨头”格局。
二、价格战背后的商业逻辑:从”赔本”到”教育市场”
京东将咖啡价格拉到1.98元的疯狂举措,表面看是亏损,实则是市场教育的绝佳机会。消费心理学研究表明,连续45天的低价刺激足以改变用户消费习惯。这正是平台和品牌方共同期待的——通过补贴培养用户的咖啡消费惯性,待市场成熟后再逐步提价。
但这场狂欢也暗藏危机。有味餐饮创始人谭野指出:”外卖大战导致饮品价格接受度降低,行业品牌基数将下降。”数据显示,参与补贴的门店日均订单增长300%,但复购率仅提升15%,说明大量用户只是被低价吸引。当补贴退潮,那些没有建立真正品牌忠诚度的门店将首当其冲。
三、出海战略的”降维打击”:中国品牌的全球化野望
当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出海成为头部品牌的共同选择。2025年,中国茶饮咖啡品牌的出海潮呈现三个特征:
- 价格锚定策略:瑞幸美国门店定价1.99美元(约14.3元),仅为星巴克同类的1/3,这种”降维打击”迅速打开市场;
- 文化融合产品:霸王茶姬将中国茶文化与西式奶盖结合,解决”外国人喝不懂”的难题;
- 数字化原生优势:国产品牌将国内成熟的会员系统和线上营销直接复制到海外,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不过,出海并非坦途。商业顾问提醒:”别拿国内暴力生长节奏套用海外市场。”美国对食品安全的严苛监管、完全不同的用工成本、以及本土品牌的激烈反击,都是中国品牌必须面对的挑战。
四、行业洗牌的前夜:从”规模竞赛”到”效率革命”
当前的咖啡茶饮市场正经历着类似2015年O2O大战的洗牌期。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开茶饮门店存活率不足60%,远低于2023年的85%。这场淘汰赛将行业推向”效率革命”:
- 供应链优化:头部品牌通过规模化采购将原料成本压缩30%;
- 门店模型迭代:库迪将理想店铺租金控制在150元/㎡/月,通过”小店模型”实现快速回本;
- 产品精简战略:砍掉80%的SKU,聚焦3-5款爆品,使单店人效提升50%。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指出:”中国茶饮品牌的系统能力和供应链实力全球前三,这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大底气。”当国内市场的”内卷”倒逼企业提升效率,反而为全球化铺平了道路。
这场始于外卖补贴的混战,最终演变为中国消费品牌的全球化宣言。从纽约曼哈顿的瑞幸门店,到洛杉矶的霸王茶姬,中国品牌正在用”高性价比+数字化运营+文化融合”的新模式,重新定义全球咖啡茶饮市场格局。当国内平台还在为订单量欢呼时,真正的赢家已经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那里有更大的舞台,也有更残酷的竞争。这场”咖啡战争”的终局,或许将见证中国消费品牌真正走向世界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