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九小时:在炮火中抢回人类文明的碎片

在加沙战火中,救援人员经9小时谈判成功抢运出多件世界遗产文物,但部分文物仍因露天存放和运输条件恶劣面临损毁风险。 2025年9月,加沙地带依然硝烟弥漫。而在一处即将被以军拆除的仓库…

在加沙战火中,救援人员经9小时谈判成功抢运出多件世界遗产文物,但部分文物仍因露天存放和运输条件恶劣面临损毁风险。

2025年9月,加沙地带依然硝烟弥漫。而在一处即将被以军拆除的仓库前,一场持续了9小时的激烈谈判正在上演——谈判的核心不是物资,不是领土,而是近2000年前的人类文明遗产。

凯文·沙贝尔,一位原本只是前来提供临时人道主义援助的工作人员,在这一天成为了历史的守护者。上周三上午,他突然接到以色列国防机构COGAT的通知:存放加沙考古文物的仓库将被拆除,理由是怀疑内部存在哈马斯的情报设施。

“那一刻就像晴天霹雳。”沙贝尔后来回忆道。仓库中存放的,是加沙地区25年来艰辛考古发掘的成果——其中包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以及来自圣希拉里翁修道院(中东最古老的基督教修道院之一)的珍贵文物。这些脆弱的历史见证若被摧毁,将意味着加沙悠久文明记忆的永久断裂。

在这场长达9小时的拉锯战中,一方要确保军事行动无虞,另一方则要守护人类共同的历史。就在谈判陷入僵局、希望渺茫之际——距离以军给出的最后期限仅剩5分钟——转机出现了:另一个组织突然承诺可调动卡车前来协助运输。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从周四日出开始的6小时里,工人们争分夺秒地将文物装箱。这些平日里需要精心呵护的珍品——古老的陶壶、精美的马赛克、记载早期基督教历史的器物——此刻却只能在沙地上进行匆忙打包。因为没有封闭式集装箱卡车(以军不允许使用),他们不得不使用敞篷平板车来运输这些脆弱的历史见证。

“打包时我们的手都在颤抖,”一位参与者说,“这些近2000年前的陶器本该存放在特制盒子中,如今却要暴露在加沙的空气中运输。”最终,五辆卡车带着文物驶向“更安全的地方”,但仍有部分文物未能及时运出,还有一些在运输途中受损。

更令人忧心的是,这些被抢救出来的文物如今仍露天存放,面临风吹日晒的威胁。由于担心遭遇空袭,具体存放地点被严格保密,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文物无法得到专业保护。

这场抢救行动发生在更大的文化悲剧背景之下。自2023年10月冲突升级以来,加沙已有100多处文化遗址遭到破坏,包括13处宗教场所和7处考古遗址。这片土地早就是埃及与黎凡特之间的古老贸易中心,也是早期基督教历史的重要见证地,每一处遗址的消失都是人类文明不可逆的损失。

沙贝尔曾坦言内心的矛盾:在加沙人缺乏饮用水和食物的当下,花费宝贵的时间和燃料保护文物是否值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在于:人道主义援助拯救的是当下的生命,而文物保护拯救的是历史的根脉。这些文物不仅是加沙的记忆,更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以色列方面表示会尽量减少平民伤亡,并指责哈马斯利用民用设施作掩护。无论立场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应当成为各方共识。如今,这些露天存放的文物仍在等待国际社会的关注与专业援助,以免这场九死一生的抢救行动最终功亏一篑。

这场发生在炮火中的文明救援,犹如在废墟中拾起历史的碎片,每一步都是与时间的赛跑。那些熬过打包的艰辛、躲过运输途中危险的文物,如今更需要专业的保护与持久的守护。

希望这些见证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不会在经历了战火的考验后,最终败给无情的风雨时光。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