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板栗刺伤眼高发,医生紧急提醒采摘者务必佩戴护目镜,受伤后切勿揉眼需立即就医。
一颗从天而降的板栗,竟让中年男子眼中嵌入九根尖刺。金秋收获季,甜蜜的板栗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
金秋九月,豫南地区的板栗林硕果累累,正是采收的好时节。然而,在这丰收的喜悦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危险。
仅一周时间,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接诊了8例因板栗刺扎眼的重症患者,这一数字令人警醒。这些患者中有辛勤的栗农、采摘工人,还有在板栗树下玩耍的孩童。
01 九根尖刺深嵌眼中,惊心手术化险为夷
9月7日上午10点,一位中年男子匆忙来到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急诊。他是确山县的栗农,在打板栗时遭遇意外——一颗从十米高树梢坠落的板栗正中他的左眼。
顿时,眼睛红肿淤血,疼痛难忍。经过裂隙灯仔细检查,医生发现了令人震惊的情况:患者的眼内竟然扎进了9根板栗刺!
每根刺都穿透了角膜全层,部分深嵌眼前房,情况十分危急。主治医师张鲁天回忆道:“这些板栗刺位置深、数量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失明。”
面对焦急的患者和家属,张医生一边安抚情绪,一边迅速手绘异物分布图、讲解手术方案、协调床位,全力争取最佳手术时间。
中午13点,手术开始。面对“单根拔刺易导致眼压降低、增加后续取出难度”的挑战,手术团队采取了“先剥离、再统一拔除”的策略。在显微镜下,医生用显微镊和角膜刀轻柔分离角膜深层组织,使隐藏的刺逐一显露。
一个半小时的精细操作后,9根板栗刺被完整取出。标记清晰的图纸也交到家属手中,这场眼内的“排雷战”终于告捷。
02 板栗刺伤频发,儿童也成受害者
就在同一天下午,该院又接连收治了两名板栗刺伤眼患者,其中还包括一名10岁儿童。孩子们天性好奇,常在板栗树下玩耍嬉戏,却不知危险就在头顶。
专家解释,板栗外壳多刺坚硬,每年9至10月采收期成为板栗刺所致角膜损伤的高发期。这些尖刺不仅物理伤害严重,更危险的是其表面附着大量真菌孢子和泥土细菌。
一旦刺入角膜,极易穿透深层组织,引发细菌或真菌性角膜炎,严重时可导致角膜穿孔、眼内炎甚至永久性失明,处理难度远大于普通沙尘或金属异物伤。
03 千万不能揉!紧急处理三步走
面对板栗刺入眼的紧急情况,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揉眼睛,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做法。
揉眼可能导致刺扎得更深、断裂残留,还会将表面的细菌和真菌带入伤口,大大增加感染风险。
正确的现场处理方式分为三步:
第一,闭眼低头,借助眼泪自然流出,或可冲走部分浅表异物;
第二,用干净的医用纱布或纸巾轻轻遮盖伤眼,避免压迫眼球,防止二次伤害;
第三,立即前往设有眼科急诊的医院就诊。
若异物难以去除,需尽快至角膜专科接受治疗,并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以防真菌感染加重。
04 防护先行:护目镜不可或缺
预防胜于治疗。专家强烈建议,板栗采摘人员务必佩戴专业的防护眼镜,这是避免眼外伤最有效的方法。
同时,家长应教育儿童远离板栗采摘区域,不要在高大板栗树下玩耍嬉戏,防止被坠落的板栗击中。
对于从事板栗采摘的从业人员,建议参加基本的安全培训,学习正确的采摘方法和防护措施,雇主也应为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
05 术后恢复同样关键,定期复查不可少
对于已经遭受板栗刺伤的患者,术后护理同样重要。医生提醒,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抗真菌药物不可擅自减量或停用,避免感染复发;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碰水和揉眼,减少长时间看手机,让角膜充分休息。
定期复查也必不可少,以便医生观察愈合情况,及时排查残留异物或感染迹象,最大限度保护视力。
秋收时节,大自然馈赠我们甜美的板栗,但也暗藏风险。一颗板栗从十米高处坠落,其冲击力不容小觑;一根板栗刺虽细小,却可能造成永久的视力损伤。
专家再次郑重提醒:采摘板栗时必须做好眼部防护,佩戴专业护目镜。家长们也要看好孩子,不要让他们在板栗树下玩耍。
让我们在享受秋日美味的同时,也守护好心灵的窗户。一旦发生意外,切记不要揉眼,立即就医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