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永远。”
北京五棵松·爱乐汇艺术空间的剧场灯光渐暗,舞台上,一只慈母龙妈妈正温柔地凝视着她收养的霸王龙宝宝,跨越种族的母爱在白垩纪的时空中静静流淌。2025年8月29日至9月14日,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出品的儿童剧《永远永远爱你》再度登场,这部改编自日本绘本作家宫西达也同名作品的舞台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核,在这个夏末秋初之际,为京城观众带来了一场关于爱与成长的灵魂洗礼。这不仅仅是一部儿童剧,更是一面映照当代亲子关系的镜子,一曲歌颂无私母爱的赞歌,一堂关于生命教育与情感启蒙的生动课程。让我们走进这个恐龙世界的童话,探寻它如何用史前生物的故事触动现代人的心弦,又如何通过舞台艺术的创新表达,让”爱的传递是永恒”这一主题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跨越时空的母爱:当慈母龙遇见霸王龙宝宝
《永远永远爱你》讲述了一个令人心颤又温暖的故事:在白垩纪时代,食草恐龙慈母龙妈妈意外捡到一枚食肉恐龙霸王龙的蛋,明知这是天敌的后代,却依然选择将其视如己出抚养长大,并为之取名”良太”。这个看似不可能的组合,却在爱的力量下创造了奇迹——慈母龙妈妈用无条件的爱养育着这个与她截然不同的生命,而良太也在母爱与自我认同的挣扎中逐渐成长。故事的结局既心酸又崇高,良太最终选择回归霸王龙的身份离开养母,而慈母龙妈妈则永远深爱着这个特别的”儿子”,展现了母爱最无私的境界——爱你,所以给你自由。
这个跨越种族的收养故事,表面讲述的是恐龙世界的童话,实则是对人类亲子关系的深刻隐喻。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跨文化养育、特殊儿童教育或非血缘亲子关系等现实问题。《永远永远爱你》通过史前生物的故事,巧妙地探讨了这些现实议题——当孩子与父母在性格、兴趣或能力上存在巨大差异时,亲情该如何自处?当发现孩子并非自己期待的模样,父母能否依然全心接纳?剧中慈母龙妈妈的选择给出了答案:真爱无需条件。她明知良太是肉食性恐龙,却依然每天为他采摘红果子;她感受到良太的”不同”,却从未因此减少半分关爱。这种无条件的接纳,正是当代亲子关系中最珍贵也最稀缺的品质。
宫西达也的作品总带着”一丝残酷的忧伤和极致的浪漫”,导演王泽的这句评价精准捕捉了《永远永远爱你》的情感基调。这部剧拒绝甜腻的童话套路,而是勇敢展现成长的阵痛与抉择的艰难。良太最终选择离开慈母龙妈妈,不是爱的消逝,而是爱的升华——他为了保护养母和族群不受伤害,忍痛回归霸王龙的身份。这种”为了分离的爱”,恰是母爱的最高形式,也是所有父母终将面对的课题。剧中那段双向奔赴又不得不分离的情感,超越了简单的亲子关系,成为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永远永远爱你》与北京儿艺此前改编的宫西达也作品《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构成了情感上的呼应和情节上的前传。《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展现了成年霸王龙爸爸与小甲龙宝宝之间的父子深情,而《永远永远爱你》则揭示了这位霸王龙爸爸的童年经历——他曾经也是被爱滋养的”良太”。两部作品共同构建了一个爱的传递循环:慈母龙妈妈将爱给予良太,良太长大后又将爱传递给小甲龙,这种跨越时空与种族的爱之链条,正是主创团队强调的”爱的传递是永恒”主题的生动体现。
从绘本到舞台:艺术创新的魔法与情感教育的使命
将宫西达也那”稚拙粗粝”的画风转化为立体生动的舞台形象,是《永远永远爱你》面临的首要挑战。北京儿艺的创作团队经过与原著作者长达半年的深入沟通,在忠实于故事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大胆进行了艺术创新。舞台呈现上,该剧融合了木偶、高跷等多种表现形式——饰演老树仙”崖柏”的演员全程踩在高跷上移动,营造出远古生物的奇幻感;而为体现大霸王龙”高大威猛的身形和’龙’格分裂的性格”,这个角色创新地采用女演员坐在男演员肩膀上的方式完成,既展现了庞大体型,又通过两位演员的配合传递出角色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舞美设计上,《永远永远爱你》巧妙还原了宫西达也绘本世界的独特美学。舞台上的红果树林、恐龙栖息地等场景,既保留了绘本的稚拙感,又通过立体构建赋予其生命力。小剧场的演出形式增强了观众与演员的互动可能,让孩子们仿佛真的置身于白垩纪的恐龙世界,与慈母龙妈妈和良太共同经历那段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这种沉浸式体验正是舞台艺术相较于绘本阅读的独特魅力所在——不再是旁观故事,而是走进故事,成为情感的参与者而非仅仅是接受者。
北京儿艺院长朝乐蒙指出,该剧不仅具有良好的观众基础,更通过”爱的传递”这一永恒主题,引发社会对儿童情感教育的关注。在物质丰裕的当代社会,孩子们获取知识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但感受爱、表达爱的能力却似乎在退化。《永远永远爱你》恰如一剂情感教育的良方,它通过慈母龙妈妈的形象,向小观众展示什么是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又通过良太的成长历程,让孩子们明白自我认同与责任担当的重要性。剧中那些直击心灵的瞬间——慈母龙妈妈为良太采摘红果子的坚持,良太得知身世后的内心挣扎,最终为爱离开的决绝——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孩子们的情感认知能力和同理心。
导演王泽将这部剧视为”献给全天下最无私最伟大的妈妈,也献给无畏成长的我们”的礼物。这一创作定位打破了儿童剧仅面向儿童的局限,使其成为适合全年龄段观众的情感盛宴。成年人在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为人父母的付出与牺牲,那些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抉择;孩子们则在恐龙童话的外衣下,初次体验人生的复杂情感与道德困境。这种全龄共鸣的效果,正是优质儿童剧的最高追求——它不因受众年龄小就降低艺术和思想的高度,而是用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讲述值得一生品味的生命哲理。
演出信息与观剧指南:走进恐龙世界的亲情童话
对于希望亲身体验这场情感盛宴的观众,《永远永远爱你》将于2025年8月29日至9月14日在五棵松·爱乐汇艺术空间-都市剧场进行多场演出。具体的演出时间安排为:8月29日、9月5日、9月12日的19:30;8月30日、8月31日、9月6日、9月7日、9月13日、9月14日的10:30和14:30。这样的时间安排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生活习惯,晚场适合上班族父母带孩子共同观看,而周末的日场则便于全家一起享受亲子剧场时光。
五棵松·爱乐汇艺术空间作为北京新兴的文化地标,其都市剧场以舒适的环境和良好的视听效果著称,特别适合《永远永远爱你》这类需要观众沉浸其中的情感剧。剧场位于北京海淀区复兴路69号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区内,交通便利,地铁1号线五棵松站直达,周边餐饮设施丰富,观众完全可以安排一整天的休闲娱乐计划,让观剧成为家庭周末活动的高潮部分。
《永远永远爱你》的演出时长约为90分钟,无中场休息,这一时长充分考虑到了儿童观众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观剧前,家长可以适当做一些准备工作以提升孩子的观赏体验:提前与孩子共读宫西达也的原著绘本,熟悉基本故事情节;简单讨论恐龙知识,激发孩子对史前生物的兴趣;甚至可以探讨”如果遇到与自己不同的人该如何相处”这样的话题,为观剧后的深入交流埋下伏笔。观剧过程中,不必强求孩子正襟危坐,允许他们在遵守基本剧场礼仪的前提下,以自己舒适的方式感受剧情——儿童对艺术的反应往往比成人更真实直接,有时一个孩子情不自禁的惊叹或提问,反而能揭示出作品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演出结束后,家长可以抓住这个教育契机,与孩子展开平等对话:慈母龙妈妈为什么明知良太是霸王龙还要收养他?良太为什么要离开养母?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却能引导孩子思考爱的本质与成长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永远永远爱你》虽然以恐龙为主角,但剧中并无恐怖场景,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能安心观看。相反,那些温暖的情感瞬间——慈母龙妈妈轻抚良太的头,良太为保护养母而做出的牺牲——将成为孩子们情感记忆中的珍宝,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发酵,最终内化为他们对爱与责任的独特理解。
爱的永恒回响:为什么当代人需要这个故事
在数字化、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中,《永远永远爱你》这样的作品为何能持续引发共鸣?答案或许在于它触碰了人类心灵最原始的渴望——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慈母龙妈妈对良太的爱,超越了血缘与种族的界限,不因对方的”不同”而改变,这种爱在日益功利化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剧中那句”永远永远爱你”的承诺,不仅是慈母龙妈妈对良太的保证,也是对所有观众的安慰——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总有一些情感可以永恒。
这部剧的现实意义还体现在它对多元家庭关系的探讨上。当代社会的家庭形态日趋多元,跨文化家庭、收养家庭、重组家庭等不断涌现,这些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往往面临特殊的挑战。《永远永远爱你》通过恐龙世界的隐喻,为这些家庭提供了情感参照——差异不必然导致冲突,真正的亲情能够超越外在的不同。良太最终选择离开慈母龙妈妈回归霸王龙身份的情节,尤其值得深思:这不是亲子关系的失败,而是成功的证明——慈母龙妈妈的爱赋予了良太面对真实自我的勇气,而真正的教育目的不正是帮助孩子成为他们本该成为的人,而非父母期待的模样吗?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永远永远爱你》的成功也标志着优质儿童文学的无国界魅力。宫西达也作为日本绘本作家,其作品在中国舞台上的成功改编,证明了真正触动人心的故事能够跨越语言与文化的藩篱。北京儿艺在改编过程中表现出的对原著的尊重与创新平衡值得称道——保留了宫西达也作品特有的”残酷忧伤与极致浪漫”的基调,又通过舞台语言的丰富使其更适应中国观众的文化心理。这种跨文化创作模式,为儿童剧领域的国际交流提供了有益借鉴。
《永远永远爱你》最终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深刻至极的真理:爱的力量不在于占有与控制,而在于尊重与释放。慈母龙妈妈没有将良太永远留在身边,良太也没有否认养母的恩情,他们在各自的位置上,以最适合对方的方式表达着爱。这种爱的智慧,对于当代社会中那些因”空巢综合征”焦虑的父母,那些被”鸡娃”压力困扰的家庭,无疑是一剂清醒良药。正如导演王泽所说,这部剧既献给所有母亲,也致敬每一个无畏成长的人——在爱的给予与接受中,我们既是慈母龙妈妈,也是良太,在生命的循环中不断学习如何爱与被爱。
当剧场灯光亮起,观众们或许会带着湿润的眼眶和温暖的心离开,但《永远永远爱你》的故事将在他们的生活中继续发酵。下一次当父母面对孩子的”不同”时,或许会想起慈母龙妈妈的宽容;当孩子们面临自我认同的困惑时,或许能从良太的选择中获得勇气。这就是优秀儿童剧的魔力——它不仅是娱乐,更是心灵的滋养;不仅是故事,更是生活的隐喻。在这个意义上,《永远永远爱你》的每一次上演,都是对”爱的传递是永恒”这一主题的最新诠释,也是对人类最美好情感的又一次深情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