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破冰老旧小区’上楼难’:开封新政让20年房龄住宅实现’电梯自由’,一场4.2万元撬动的适老化改造革命。”
一、4.2万元的民生突破:黄先生家的”电梯自由”样本
2025年5月19日,开封市民黄先生成为该市首个通过公积金提取支付加装电梯费用的受益者。这笔4.2万元的资金到账,标志着开封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公积金提取政策”正式落地。

- 政策亮点:
- 提取额度覆盖个人实际分摊金额(如黄先生案例中的4.2万);
- 无需提供额外抵押担保,凭加装电梯协议、费用分摊证明等材料即可办理;
- 办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放款。
- 数据透视:
开封市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占比达63%,其中7层以下无电梯住宅超12万套。按平均每单元加装费用35万元计算,政策全面推行可释放约50亿元公积金存量资金。
二、政策设计的创新逻辑:从”悬空老人”到”宜居改造”
这项政策的出台并非孤立行动,而是开封市老旧小区改造2.0计划的关键环节:
- 需求侧精准发力
- 针对”悬空老人”(60岁以上占比老旧小区人口41%)的出行痛点;
- 破解”一楼反对、六楼着急”的协调难题,将公积金提取与”三分之二业主同意”政策捆绑。
- 资金池活化利用
- 开封市公积金沉淀资金约180亿元,新政前主要用于购房贷款;
- 2025年调整使用范围,允许提取用于适老化改造、加装电梯等民生项目。
- 协同治理模式
- 建立”政府补贴(30%)+公积金提取(40%)+业主自筹(30%)”的分担机制;
- 引入电梯企业”以租代建”模式,降低初期投入压力。
三、全国坐标系下的”开封经验”
对比其他城市同类政策,开封方案具有明显突破:
城市 | 提取额度 | 办理条件 | 创新点 |
---|---|---|---|
上海 | 不超过总费用20% | 需完成电梯验收 | 与维修基金联动使用 |
成都 | 最高10万元/户 | 需提供房产抵押 | 允许子女公积金共同提取 |
开封 | 全额提取分摊额 | 仅需分摊协议+施工合同 | 无抵押+快速审批 |
这种”低门槛、高效率”的设计,尤其适合三四线城市老龄化程度高、居民支付能力有限的特点。
四、涟漪效应:政策如何重塑社区生态?
公积金新政正在产生超出预期的社会效益:
- 房产价值重构
- 加装电梯后,顶层房源均价上涨约15%(贝壳研究院数据),缩小与新建商品房差距;
- 底层住户通过”补偿金+免摊费用”方案获得平衡,反对率从38%降至12%。
- 适老经济激活
- 带动家用电梯(如座椅式)、智能呼梯系统等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00%;
-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使用率提升,因”能下楼”而新增日间照料需求。
- 治理能力提升
- 业委会组建率从政策前的17%跃升至54%;
- “电梯加装协商”成为基层民主实践课堂,成功案例被写入市委党校教材。
五、待解难题:普惠性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挑战
尽管成效显著,实践仍暴露三大瓶颈:
- 技术标准不统一
- 部分老楼结构无法满足现行电梯加装规范,需个性化设计方案;
- 管线迁移(燃气、通信等)平均耗时占工程周期的40%。
- 后期运维隐忧
- 调查显示仅23%小区建立电梯专项维修资金;
- 部分业主对0.3-0.5元/㎡/月的使用费存在抵触。
- 数字鸿沟阻碍
- 60岁以上业主中,仅39%能熟练使用手机办理公积金线上提取;
- 部分社区仍依赖人工代办,效率低下。
六、未来展望: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升级路径
开封市住建局透露,政策将沿三个方向深化:
- 智慧化扩容
- 2025年底前实现”公积金提取+电梯申报”一网通办;
- 试点AI评估系统,5分钟生成加装可行性报告。
- 金融工具创新
- 探索”电梯保险”产品,覆盖未来15年维护成本;
- 与商业银行合作推出”加装贷”,年利率3.85%低于房贷基准。
- 适老改造集成
- 推动电梯加装与无障碍通道、防滑路面改造”打包实施”;
- 对80岁以上老人家庭额外补贴5000元。
结语:垂直出行的”民生密码”
当黄先生按下新电梯的按钮时,他触碰的不仅是楼层的开关,更是一个城市对”老有所安”的承诺。这项政策的价值,不仅在于让老旧小区”长高”,更在于示范了如何用制度创新激活沉睡资源,让公积金真正回归”互助保障”的本源。
正如开封市公积金中心主任所言:”百姓的电梯梦,就是我们的改革方向。”在人口老龄化与城市更新交织的今天,这样的探索或许能为更多城市提供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