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草率,太不负责!”上海小区加梯工程频现“神操作”,居民苦等一年多只能望“坑”兴叹

上海一小區加梯工程因施工方偷工减料、擅改图纸导致停工一年多,居民强烈不满,施工方承诺将拆除重建。 “我们这栋楼好不容易盼来了加装电梯,谁能想到施工方接二连三出问题,拖了一年多,到现…

上海一小區加梯工程因施工方偷工减料、擅改图纸导致停工一年多,居民强烈不满,施工方承诺将拆除重建。

“我们这栋楼好不容易盼来了加装电梯,谁能想到施工方接二连三出问题,拖了一年多,到现在还是个废坑!”家住光复西路2297弄文沁苑6号楼的王先生,一说起眼前的加梯工程,语气里全是无奈和愤懑。

这个建于1999年的老小区里,住着不少上了年纪的居民。对他们来说,一台电梯,意味的不仅是便利,更是走出家门的勇气和尊严。2021年,上海加梯新政东风吹来,6号楼居民满怀期待,共同选定了知名企业上海建工五建集团作为承建方,每户按比例分摊74万元工程款。“我们信任大品牌,觉得安全可靠,谁想到后面竟是一地鸡毛!”王先生说。

一、施工偷梁换柱,居民现场“抓包”

去年7月,工程正式启动。没想到,才进入打桩阶段,居民就发现了不对劲:合同白纸黑字要求使用14毫米壁厚的钢管,现场堆放的却只有3毫米厚的“薄皮”材料——整整缩水四倍多!

“这要是用了,承重能力完全达不到标准,日后电梯安全怎么保障?”有懂行的居民当场指出问题。面对质疑,工人轻描淡写地解释:“货发错了,不是故意的,马上换。”但这“低阶错误”已让居民心里蒙上阴影。

二、擅改图纸,打桩偏移70厘米

如果说第一次是“疏忽”,那接下来的操作就更让人难以理解。

今年初,基坑打完,居民们惊讶地发现:整个电梯井的位置,竟比原设计向南偏移了约70厘米!

这一偏,不仅导致人行通道大幅缩水,更使得原本计划在通道一侧开门变得完全不可能——距离南侧居民的外墙和窗户太近了。后经了解,施工方之所以“自说自话”改位置,是因为原定桩点下方有水电燃气管道。但他们既未提前报备迁移,也未与居民、物业或设计方沟通,直接跳过管线“另起炉灶”。

“太草率了!太不负责了!”有居民在接受采访时连连摇头,“这是电梯,不是搭积木,能说改就改吗?”

三、停工大半年,补救方案迟迟无果

如今,走进文沁苑6号楼,只能看到被挡板围起的基坑积满污水,地面堆满废弃建材,一片狼藉。工程从春节停工至今,已超过半年。

期间,街道、居委会多次组织协调。施工方曾提出修改设计,“将错就错”改变开门方向,居民出于早日用梯的期望,勉强同意。然而,该方案上报后,审批流程长达数月无果。上月最新协调会上,五建方面透露,该补救方案未能通过安监及市场监管部门审批。

居民提出重签合同、书面承诺保障验收的要求,对方也未予明确答复。

四、推倒重来,但信任难以重建

面对居民的失望与质疑,小区居委会范书记表示,街道和居委始终关注此事,持续督促企业担责。

五建集团项目负责人唐经理最终承认,作为总包方,确实存在监管失职,并对施工单位的违规操作表示歉意。他承诺,接下来将按原方案全面返工:拆除现有桩基,重新打桩,力争在明年春节前完工。“我们一定吸取教训,加强全程监督。”

但对居民来说,失去的时间与信任,又该由谁来弥补?一年多的等待、不安与反复协调,已让很多人精疲力尽。“别的小区加梯顺风顺水,为什么到我们这就这么难?”一位居民喃喃道。

记者手记:

老楼加梯,本是惠及民生的好事。文沁苑6号楼遇到的困境,暴露出部分施工单位在管理流程、施工规范与沟通机制上的重大短板。电梯是特种设备,安全是绝对底线,任何环节的“将就”都是对居民生命安全的漠视。品牌的价值不仅在于资质,更在于每一处细节的负责到底。希望这次“推倒重来”的不只是基坑,更是企业的责任心。

——本报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