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公园再现缅甸蟒:城市生态改善的信号?

八月下旬的佛山都宁岗公园,树影婆娑中隐藏着一位特殊的“访客”。8月23日,市民在公园入口处的树上发现一条长约2米、重达20余斤的蟒蛇,悠闲地盘踞在枝干间。 这已是半个月内同一地点出…

佛山同一公园再现缅甸蟒,系国家保护动物且无毒,专家称其出没反映当地生态良好,市民遇之应保持冷静勿惊扰。

一条近25斤的缅甸蟒悄然盘踞在佛山都宁岗公园的树上,这是该公园半个月内第二次发现蟒蛇踪迹。这些不速之客的到来,正在悄悄告诉我们一些关于城市与自然关系的新故事。

八月下旬的佛山都宁岗公园,树影婆娑中隐藏着一位特殊的“访客”。8月23日,市民在公园入口处的树上发现一条长约2米、重达20余斤的蟒蛇,悠闲地盘踞在枝干间。

这已是半个月内同一地点出现的第二条蟒蛇。8月10日,一条更大的蟒蛇曾在此处被发现并最终被消防人员捕获移交。

01 同一棵树,两条蟒蛇:偶然还是必然?

佛山都宁岗公园的这棵树木似乎成为了蟒蛇的“热门景点”。8月10日,第一条蟒蛇在此被发现并捕获;仅仅13天后,第二条蟒蛇出现在同一地点。

当地消防部门迅速响应,成功捕获了这条约20-25斤的缅甸蟒。消防人员表示,这条蟒蛇比之前捕获的体型稍小,随后将其移交佛山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专家鉴定两条蟒蛇并非同一个体,推测后来者可能是“循着气味”找到这里。这种现象在蟒蛇行为中并不罕见,它们通过嗅觉感知环境,可能被先前同类留下的信息素所吸引。

02 缅甸蟒:无毒的巨型“邻居”

出现在佛山公园的蟒蛇被确认为​​缅甸蟒​​,这是我国境内常见的蟒蛇品种之一。成年缅甸蟒体型庞大,最长可达7米,但通常体型在4-5米之间。

这种蟒蛇无毒,捕食方式主要依靠强大的缠绕力使猎物窒息而死。它们喜食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在生态链中扮演着顶级捕食者的角色。

专家强调,缅甸蟒​​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感到受到威胁或被逼入绝境。它们的自然反应通常是躲避而非对抗,市民无需过度恐慌。

03 遇见蟒蛇:冷静与距离的艺术

遇到蟒蛇时,保持冷静是第一要务。蟒蛇视觉和听觉相对较弱,主要依靠嗅觉和热感应感知周围环境。突然的移动和喧哗可能被解读为威胁。

​保持安全距离​​是关键。专家建议至少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给蟒蛇留出足够的逃生空间。大多数蟒蛇攻击事件发生在人们试图接近或捕捉它们时。

切勿尝试自行捕捉或驱赶蟒蛇。佛山消防部门的成功案例表明,专业人员的介入是处理此类情况的最安全方式。

04 城市生态:蟒蛇出没的背后信号

蟒蛇频繁现身城市公园,可能标志着​​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作为对环境污染敏感的物种,蟒种群的稳定存在反映了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良好。

都宁岗公园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该地区近年来加强生态建设,公园内植被茂密,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

城市扩张与自然栖息地重叠增加了人与野生动物相遇的几率。这种相遇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推动我们重新思考如何与自然共存。

05 法律保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身份

缅甸蟒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严格保护。任何捕捉、伤害或杀害蟒蛇的行为都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佛山有关部门对两次蟒蛇发现事件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对野生动物保护政策的严格执行。捕获的蟒蛇均被移交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经过评估后将选择合适的环境放归自然。

公众教育在这一保护环节中至关重要。了解蟒蛇的受保护地位和法律后果,能够有效减少人为伤害事件的发生。

佛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仔细检查了这条缅甸蟒的健康状况,为它寻找合适的放生地点。与此同时,都宁岗公园的游客们继续在绿树成荫的小道上散步,只是现在他们会偶尔抬头看看树枝。

蟒蛇的连续出现不是警告,而是​​城市生态健康的证明​​。它们选择在此安家,暗示着这里的生态环境足以支持这些敏感生物的生存需求。

当我们学会与这些野生邻居保持相互尊重的距离时,我们正在悄悄重建城市与自然那道古老而珍贵的边界。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