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入境游新潮:汉服穿越与AI研学成爆点,外国游客深度体验“立体中国”

深圳华强北商圈,一位印度游客拿起最新款的智能设备,通过AI翻译器与店员流畅交流;苏州平江路上,德国姑娘莉亚一袭素雅旗袍,手持团扇在青石板路上驻足留影;陕西主题街区里,外国家庭全家穿…

暑期入境游热度飙升,外国游客深度体验汉服穿越与AI研学,中国文旅吸引力全面升级。

德国姑娘莉亚身着旗袍漫步苏州古镇,南非球迷为一场足球赛奔赴中国,AI研学班的外国青少年在科技公司睁大好奇的眼睛——这个夏天,入境游的故事正在重新被书写。

深圳华强北商圈,一位印度游客拿起最新款的智能设备,通过AI翻译器与店员流畅交流;苏州平江路上,德国姑娘莉亚一袭素雅旗袍,手持团扇在青石板路上驻足留影;陕西主题街区里,外国家庭全家穿上汉服,“穿越”回盛唐长安。

2025年暑期,中国入境旅游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外国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景点打卡,而是渴望深度触摸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从传统文化体验到前沿科技探访,从足球赛事到购物狂欢,多元化的旅游需求正在重塑入境游市场格局。

01 深度体验:从“苏式生活”到盛唐穿越

早晨的苏州平江路,雾气还未完全散去。德国姑娘莉亚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河道波光映着白墙黛瓦,她不时驻足细赏,并非只为打卡拍照。“我想真正走进这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她手中的团扇与身上的旗袍,都是前一天在当地工作室亲手挑选的。

像莉亚这样追求深度体验的外国游客正在增多。在云南摩梭人家体验非遗织布,在景德镇拉胚制作陶瓷,在苏州学习刺绣针法……个性化深度游成为新趋势。

陕西推出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成为爆款。街区通过汉服旅拍、演艺互动、非遗体验等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盛唐长安的魅力。“服饰和场景太惊艳了,我想去亲身感受那种氛围!”莉亚得知后立即调整行程,增加了西安站。

南京留学生马修斯则准备带南非朋友感受足球狂欢氛围:“我的南非朋友马上要来中国,说想看看火爆的‘苏超’!”

02 科技研学:AI主题班受境外青少年追捧

北京某科技公司的展厅里,一群外国青少年正围着自动驾驶汽车模型热烈讨论。这是某旅行社组织的AI主题研学班,来自澳大利亚的中学生汤姆表示:“我在课本上读到过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但亲眼见到还是让人震撼。”

江苏某研学机构运营人员介绍,目前AI主题研学班在入境研学市场受到追捧:“很多外国学生对AI技术在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充满好奇。我们安排了科技企业参观、专家讲座和实践体验环节,很受欢迎。”

从灯光秀到无人机表演,从戴VR眼镜到与机器人“亲密互动”,暑期研学游热潮中,外国青少年对中国前沿科技兴趣尤为浓厚。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入境部欧洲市场室总监周占峰观察到:“不少外国游客提出参观电动汽车工厂、互联网科技公司等需求,希望实地探访,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科技发展实力。”

03 购物热潮:“中国智造”吸引境外消费者

深圳华强北商圈,日均接待外国游客超7000人次。印度旅客萨钦正在挑选一款新型智能设备:“这里的电子产品种类多,价格也有优势。我准备给家人带些礼物回去。”

北京秀水街、深圳华强北等商圈,成为外国游客“扫货”的热门目的地。从时尚衣物、潮流玩具到高端电子产品,购物清单日益丰富。有新意、有特色、科技含量高的商品,最受青睐。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张春龙分析:“中国制造业供应链体系完善,在全球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双重优势,让外国游客愿意持续来华‘淘好物’。”

“中国购”风潮的背后,是“中国智造”全球竞争力的体现。走出国门的中国产品,也为旅游吸引力开辟新维度。

04 服务升级:智能翻译与便捷支付提升体验

“在深圳旅游时,我一般都会打车,智能翻译器方便了我们的出行。”印度旅客萨钦表示。在深圳,不少公交巴士和出租车上都装有AI智能翻译器,这个设备能支持140余种语言毫秒级互译,让外国游客获得“零时差”的母语级服务。

服务升级正在全面提升入境游体验。外卡POS机覆盖率提升,移动支付功能持续升级,不少地区实现“碰一下”即可支付;浙江上线智慧服务平台“嗨游”;南京打造“乐游卡”,涵盖便捷支付、智慧出行等功能。

各地也敏锐捕捉商机,发力旅游产品创新。如北京推出特色胡同游、中轴线骑行游、都市夜色游;云南依托丰富自然与人文资源,开发生态康养、户外探险等特色路线;广西则将热带水果采摘融入主题游线路,为旅程增添趣味与烟火气。

05 文化破圈:海外社交媒体成推广新渠道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龚彦方认为,在海外社交媒体及“网红”效应推动下,中国文化实现全球“破圈”传播。AI技术、潮玩IP、国产游戏等走红,进一步激发了外国人对中国的巨大好奇心和探索欲。

TikTok上,#ChineseCulture 标签下的视频播放量已超过50亿次。一位美国用户发布的汉服试穿视频获得超百万点赞:“没想到中国传统服饰这么美,我一定要去中国亲自体验。”

暑期恰逢欧美、日韩等主要客源地传统出游高峰。随着中国游的良好口碑在海外网络平台持续传播,体验感多元的中国成为优选。

某旅行社负责人表示:“演出、球赛、展览、美食,都成为外国游客来华的理由。当下外国游客热衷规划‘一程多站’行程,散客拼团比例上升、游玩半径扩大、停留周期拉长成为显著特征。”

06 未来展望:打造入境游“强磁场”

入境游火爆,不仅向世界展示了立体多元、充满活力的中国,也为扩大内需注入新动能。专家表示,需紧抓来华游客散客化、年轻化趋势,打造持续释放吸引力的“强磁场”。

周占峰建议,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需求特点,定制多元化入境游产品,推动地域文化优势与境外游客需求精准对接。“外国游客普遍喜欢夜市、集市等充满烟火气的地方,这些场景能让他们贴近当地生活,愿意停留更久。”

广东省团校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学院讲师倪斯铌建议,应进一步推广多语种互联网平台,实现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景点等服务端口一键链接,让外国游客“一部手机游中国”。

在消费领域,专家建议进一步放宽退税商店备案条件;同时,将更多高科技产品、特色食品、民族工艺品等纳入离境退税和“即买即退”名单,新开发并认证一批“中国礼物”。

针对入境研学旅游热潮,业内人士提出,要加强培育熟悉客源市场文化背景、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进一步打通学校、企业与旅行社的合作渠道,鼓励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等接待研学团队,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层次。

傍晚的深圳华强北,来自印度的萨钦满意地提着刚买的智能设备,准备前往下一站。他通过手机APP预约了一辆出租车,车上的AI翻译器将帮助他顺利返回酒店。

这个夏天,无数像萨钦这样的外国游客正在中国各地留下足迹。他们带走的不仅是购物袋里的商品,更是对当代中国立体而丰富的印象——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在这里交融,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旅行体验。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