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名医遇袭,住院部一堵温情墙却让全网泪目

2025年9月22日上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一起暴力伤医事件。全国知名骨科专家王海彬教授在出诊时,被一名多年前接受过其手术治疗的患者持刀袭击。 凶手反锁诊室门,向王医生…

一面写满感恩的墙,映照一位仁医三十年的付出,也照出行业难以承受之痛。

密密麻麻的手写感谢信,贴满住院部的走廊,发黄的纸片和崭新的笔迹交织,无声诉说着一位医生三十年的付出与仁心。

2025年9月22日上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一起暴力伤医事件。全国知名骨科专家王海彬教授在出诊时,被一名多年前接受过其手术治疗的患者持刀袭击。

凶手反锁诊室门,向王医生胸部、腹部和腿部连砍数刀,致其大腿动脉破裂,失血过多当场休克。经过紧急抢救,王医生暂时脱离生命危险,但仍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情况不容乐观。

01 事发现场,名医倒在血泊中

那个周一的早晨,医院门诊部如往常一样忙碌。王海彬教授正在为患者看诊,两名实习医生在一旁学习。

据现场目击者描述,一名中年男子突然闯入诊室,随后反锁房门。紧接着,室内传出剧烈打斗声和呼救声。当保安人员破门而入时,王医生已倒在血泊中,行凶者仍在疯狂攻击。

“王医生白大褂都被染红了,地上全是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护人员声音哽咽,“我们立即组织抢救,那个场景让人腿都软了。”

医院启动最高级别应急响应,多位专家组成抢救团队。手术持续数小时,王医生因失血过多多次出现生命危险。目前他仍在ICU观察,尚未度过危险期。

02 三十载仁心,成千患者的再生恩人

王海彬教授是广东省著名的骨科专家,从医三十余年,擅长关节疾病诊疗和外科手术。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让数以千计的患者重新站立行走。

“我的手术是王医生做的,十年了,到现在还能正常走路。”一位老年患者在得知消息后,久久不愿离开医院走廊,眼中含泪。

在骨科住院部,一道特殊的“景观”见证了王医生的医者仁心——整整一面墙上,贴满了患者手写的感谢信。大小不一的纸张,各式各样的笔迹,发黄陈旧与崭新洁白的纸片交错,形成一道震撼人心的视觉长廊。

“王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感谢您让我母亲重新站起来”,“医术高明,仁心仁术”……这些质朴的语言,来自天南地北的患者,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激。

03 温情感谢墙,无声却最有力量

这面感谢墙并非医院统一制作,而是患者自发形成的。多年来,接受过王医生治疗的患者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在这里留下自己的感谢。

“我三年前在这里做的手术,”一位正在住院的患者指着墙上的一封信说,“那张黄色的就是我写的。王医生每次查房都会耐心解答所有问题,从来没有见过那么负责的医生。”

墙上的感谢信时间跨度长达十余年,最早的信件已经纸色泛黄,但依然被完好保存。不断有新的感谢信覆盖在旧信之上,形成一层层厚重的情感积淀。

“这面墙就是我们医生的无价奖杯,”一位年轻医生红着眼眶说,“每次累到撑不住的时候,来看看这面墙,就又有了力量。”

04 恶性伤医事件,撕裂医患信任

袭击王医生的犯罪嫌疑人数年前曾接受过他的膝关节手术,近期前来复查。具体行凶动机警方仍在调查中。

这起事件再次引发全社会对医患关系的深切忧虑。近年来,尽管各方努力改善医疗环境,但暴力伤医事件仍时有发生。

“医生和患者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疾病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一位医疗政策研究者痛心地说,“这种暴力事件伤害的不仅是医生个人,更是整个医疗卫生体系。”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医务人员遭受不同程度的暴力伤害。这些事件导致医生职业满意度下降,甚至出现人才流失现象。

05 全民声援,守护医者仁心

王海彬医生遇袭事件迅速引发全社会关注。网络上, #守护医者仁心# 的话题阅读量已超过十亿次。

“一边是满墙的感谢信,一边是血腥的暴力,这种对比让人心碎。”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许多受过王医生治疗的患者自发来到医院,在感谢墙前摆放鲜花表示支持。一束鲜花上的卡片写道:“王医生,请您一定要好起来,还有很多患者需要您。”

医疗界纷纷发声呼吁:“严惩伤医暴行,维护医疗秩序,不能让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流血又流泪。”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声明,强烈谴责这起恶性伤医事件,呼吁加强医院安保措施,切实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医院住院部那面贴满感谢信的墙前,不时有患者和家属驻足。有人默默擦拭眼泪,有人轻声叹息:“这么好的医生,怎么有人忍心下手?”

那张发黄最早的感谢信旁边,新添了一张小纸条:“王医生,我爷爷、我爸爸和我的病都是您治好的。您是我们家三代的恩人,请一定要好起来。”

这面墙见证了医者仁心的力量,也默默回应着:暴力永远不会让社会变得更好,唯有感恩与理解才能。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