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狗之血》是張家輝時隔19年重返電視劇的野心之作,攜手胡杏兒演繹道德困境,開創港劇與串流平台合作新格局。
在2025年的香港電視劇市場,一部名為《芻狗之血》的作品正掀起前所未有的討論熱潮。這部由優酷出品、ViuTV播出的劇集,不僅匯聚了張家輝、胡杏兒等一線演員,更標誌著香港電視產業與內地平台深度合作的新模式。這不僅是一部普通的警匪劇,而是香港影視工業在串流時代尋求突破的關鍵一步。

影帝回歸小螢幕的時代意義
張家輝上一次拍攝電視劇要追溯到2006年的《新醉打金枝》,近二十年來他專注於電影發展,憑藉《證人》、《激戰》等作品成為金像獎常客。這次他選擇以《芻狗之血》回歸電視圈,飾演一位面臨道德困境的法官,這個決定本身就具有行業風向標的意義。在串流平台崛起的當下,電影與電視的界線日益模糊,好萊塢早有妮可·基嫚、梅麗爾·斯特里普等影后投身劇集演出,而張家輝此舉可謂香港演員順應全球影視潮流的體現。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張家輝在劇中的造型神似木村拓哉在日劇《教場》中的嚴肅形象,這或許暗示《芻狗之血》將走冷峻寫實風格,而非傳統港劇的誇張戲劇化路線。從釋出的劇照可見,他飾演的法官角色面臨兒子撞人逃逸的道德困境,這種複雜角色的詮釋正需要張家輝這類擅長內心戲的演員。
胡杏兒的轉型與香港女演員的新出路
與張家輝搭檔的胡杏兒,近年事業重心明顯轉向內地,參演了《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大製作。這次回歸香港劇集,她在《芻狗之血》中的角色細節尚未完全公開,但從製作規模和演員排位來看,極可能是與張家輝旗鼓相當的重要角色。這對胡杏兒而言是證明自己演技實力的絕佳機會——在脫離TVB體系後,她能否在更具電影感的製作中展現新面貌?
胡杏兒的參與也折射出香港女演員在市場變革中的生存策略。隨著合拍劇增多,能夠遊走於兩地市場、適應不同表演風格的女演員將更具競爭力。與她情況類似的還有鮑起靜,這位資深演員在劇中雖是客串,但其參與本身就提升了作品的厚重感。
跨文化改編的挑戰與機遇
《芻狗之血》改編自以色列劇集《Kvodo》,該劇的美國翻拍版《Your Honor》由《絕命毒師》主演Bryan Cranston擔綱,口碑不俗。香港版本將故事背景移植到本地司法體系,講述法官為保護涉案兒子而陷入道德灰色地帶的故事。這種跨文化改編的成功關鍵在於如何將原作的普世主題與香港社會特色相結合。
從劇情大綱看,劇中涉及黑幫元素,這既是港劇傳統強項,也可能成為創新突破點——過去港產黑幫片多從匪徒視角展開,而這次透過司法系統高層的視角審視罪與罰,視角更為獨特。製作團隊若能巧妙融合以色列原作的緊湊敘事與港式警匪劇的動作張力,有望創造出一種新型態的社會派懸疑劇。
ViuTV與優酷合作的產業啟示
《芻狗之血》的播出平台安排頗具戰略意義——內地由優酷獨播,香港則透過ViuTV放送。這種合作模式既保障了製作資金,又照顧了本地觀眾的收看習慣。電訊盈科在業績發布會上將此劇與《膠戰4》、《全民造星6》並列為年度重點,顯示ViuTV正從綜藝導向轉向更均衡的內容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該劇雖有內地資本主導,但主演陣容全為香港觀眾熟悉的臉孔,這種”香港面孔+內地資源”的組合或將成為未來合拍劇的主流模式。對ViuTV而言,能夠搶先播出張家輝暌違十九年的電視作品,無疑是提升平台聲望的重要一役;對優酷來說,這則是打開粵語市場的關鍵嘗試。
道德困境與香港社會的隱喻
從更深層次看,《芻狗之血》中法官面臨的抉擇——堅守法律正義還是保護至親——某種程度上隱喻著香港社會的現實處境。在後運動時代的香港,每個人都可能面臨忠誠與生存的兩難選擇。劇名”芻狗”典出《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暗示人在大時代中的渺小與無力,這種哲學思考的深度在港劇中相當罕見。
製作團隊若能將這種隱喻巧妙融入類型劇框架,不進行說教而是透過情節自然呈現,將大大提升作品的思想價值。特別是考慮到張家輝角色需要周旋於司法系統、黑勢力和家庭之間,這種多層次的角色設定為社會批判提供了豐富空間。
年底播出的市場前景
據業績報告披露,《芻狗之血》將於2025年底在ViuTV播出。這個檔期安排頗具心思——避開了暑期檔的激烈競爭,又趕上年末獎季的評選周期。屆時張家輝的影迷、胡杏兒的支持者,以及喜歡社會寫實題材的觀眾都可能被吸引。
該劇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未來香港與內地合拍劇的方向。若反響良好,我們或將看到更多香港電影咖回流小螢幕,更多內地平台投資港式題材;反之,則可能加劇業界對合拍劇市場的觀望態度。無論如何,《芻狗之血》已經憑藉其演員陣容和製作背景,成為2025年最受期待的華語劇集之一。
在這個影視產業急劇變革的時代,《芻狗之血》代表的不只是一部劇集,更是香港電視工業尋求新出路的縮影。從張家輝的個人職業選擇到兩地平台的戰略合作,從跨文化改編的藝術挑戰到社會隱喻的深度挖掘,這部作品承載了太多超越娛樂的意義。當2025年底它終於揭開面紗時,我們或許將見證香港電視劇一個新時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