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琥珀》海报争议背后:国产偶像剧的审美困境与突围之路

《樱桃琥珀》土味海报争议折射出国产偶像剧在审美体系、专业人才和工业化标准上的深层困境,观众日益提升的视觉品味正倒逼行业升级。 当张凌赫与赵今麦主演的《樱桃琥珀》520海报在社交平台…

《樱桃琥珀》土味海报争议折射出国产偶像剧在审美体系、专业人才和工业化标准上的深层困境,观众日益提升的视觉品味正倒逼行业升级。

当张凌赫与赵今麦主演的《樱桃琥珀》520海报在社交平台亮相时,评论区迅速被”影楼风”、”土气”、”杀马特”等关键词占领。这张被网友戏称为”可以直接当婚纱照模板”的海报,意外地撕开了国产偶像剧长久以来的审美伤疤——在服化道日益精良的当下,为何我们的青春偶像剧依然难逃”土味”质疑?这场由一张海报引发的舆论风暴,实际上折射出的是整个行业在视觉表达上的系统性困境。

审美代沟:从”影楼风”到Z世代的视觉期待

《樱桃琥珀》海报被诟病的核心在于其视觉语言与当下年轻观众审美期待的严重脱节。海报中两位主演置身废旧建筑的对望构图,搭配高饱和色调与过度柔光处理,确实与二十世纪初流行的婚纱摄影风格有着惊人的相似度。这种被当代网友称为”影楼美学”的视觉表达,其特征恰恰是德国艺术评论家本雅明所批判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追求形式化的完美而丧失真实质感。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审美落差本质上是一场代际文化冲突。海报设计师可能沿用了传统电视剧宣传的”安全”模板——强调主角颜值、营造浪漫氛围、使用保险的对称构图。然而Z世代观众在Instagram、TikTok等平台培养出的视觉品味,早已转向更具真实感、生活化与叙事性的影像风格。韩国偶像剧如《她的私生活》等作品的成功,正是因其海报善于捕捉角色间微妙的化学反应,而非僵硬地展示”俊男美女”。

产业链困境:从服化道到宣传物料的审美断裂

《樱桃琥珀》作为正午阳光出品的新作,其海报引发的失望情绪尤为强烈。这家曾以《琅琊榜》《知否》等精品剧树立行业标杆的公司,此次在青春题材上的”滑铁卢”暴露了国产剧类型化生产的深层问题。影视研究者戴锦华曾指出,中国影视行业存在严重的”类型贫血”——制作团队往往能驾驭历史正剧,却在现代青春题材上频频失手。

这种能力断层在产业链各环节均有体现:服装团队可能擅长古装华服却不懂现代时尚;美术指导熟悉宫廷楼阁却不会打造都市空间;平面设计师精通史诗巨制的海报排版,却难以把握青春剧应有的轻盈感。更值得反思的是,在投资数亿的剧集中,宣传物料预算往往被压缩到最低,导致海报设计成为产业链最薄弱的一环。当韩国CJ ENM等公司设有专门的视觉营销部门时,国内很多剧组仍将海报委托给与核心创作脱节的外包团队。

文化不自信:在”接地气”与”高级感”间摇摆

网友对《樱桃琥珀》”城乡结合部”的评价,触及了国产偶像剧更敏感的文化定位问题。制作方可能出于”贴近现实”的考量,刻意弱化角色的时尚感,却不知这种”接地气”在观众眼中成了”土气”。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在此显现——中产阶级观众期待的是一种能彰显其审美品位的”适度距离感”,而非完全复制日常生活的平庸。

这种审美取向的矛盾在近年多部都市剧中均有体现。《三十而已》中奢侈品顾问的穿搭引发追捧,《爱的二八定律》却因律师穿着夸张被吐槽。制作团队似乎难以把握”现实感”与”戏剧性”的平衡点,要么过度时尚显得悬浮,要么过分朴实显得落后。相比之下,韩剧通过建立成熟的造型指导体系,既能保证角色着装的职业合理性,又不失引领潮流的时尚度。

突围路径:建立类型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爱你》与《樱桃琥珀》的视觉落差证明,国内并非缺乏制作时尚剧的能力,而是缺乏持续产出高品质现代剧的系统性支持。韩国通过CJ文化基金会、KBS演艺学院等机构培养类型化人才,日本则有专门针对少女漫画改编剧的导演培训班。反观国内,影视教育仍偏重理论而轻视类型实践,导致现代剧导演常需”跨界”操作。

具体到《樱桃琥珀》案例,制作方可考虑以下改进路径:首先,组建专门的视觉概念团队,从剧本阶段统一服化道与宣传物料的审美基调;其次,引入时尚杂志或广告领域的跨界人才,为传统影视团队注入新鲜视角;最重要的是,建立针对现代剧的”视觉数据库”,收集分析成功案例的构图、配色、造型方案,形成可复制的专业know-how。

观众觉醒:审美批评推动行业进化

值得肯定的是,网友对《樱桃琥珀》海报的犀利批评,本身便是观众审美觉醒的积极信号。当观众不再被动接受制作方提供的视觉产品,而是以专业眼光品评构图、色调、造型时,这种压力将倒逼行业提升标准。法国哲学家朗西埃提出的”观众解放”理论在此得到印证——当观众从消极的观看者转变为积极的批评者时,艺术生产的权力关系就被重构了。

从长远看,这场海报争议可能成为国产偶像剧审美升级的催化剂。正如《太子妃升职记》当年的”廉价美学”倒逼网剧品质提升一样,当下的”土味”批评也将推动制作方重新思考现代剧的视觉哲学。真正的进步或许不在于盲目模仿韩剧的”高级感”,而在于找到既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质,又符合全球年轻人审美共识的视觉表达。

《樱桃琥珀》海报风波终将过去,但它揭示的审美困境需要全行业持续求解。当中国电视剧工业在技术层面已接近国际一流时,或许该是时候补上审美这门必修课了。毕竟,在这个视觉主导的时代,一张海报可能决定观众是否愿意点开第一集——而这份”第一眼美学”的考卷,每个剧组都逃不过。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