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演唱会:佛山基孔肯雅热风波中的公共安全与消费权益之争

​​”疫情不退演唱会不退票,公共安全与消费权益陷两难。”​​ 2025年7月的佛山,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与一场备受期待的明星演唱会不期而遇,将城市推向…

​​”疫情不退演唱会不退票,公共安全与消费权益陷两难。”​​

2025年7月的佛山,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与一场备受期待的明星演唱会不期而遇,将城市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数突破3600例的消息与薛凯琪演唱会退票争议同时登上热搜,这场看似偶然的碰撞,实则折射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公共活动管理的新课题。

一、疫情阴影下的文娱活动

佛山市卫健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24日,全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已达3645例,虽然均为轻症,但病例数仍在持续增长。这种由蚊媒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已在顺德、禅城、南海等区形成多点散发态势,甚至波及澳门地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薛凯琪巡回演唱会佛山站仍坚持如期举行的决定,自然引发了广泛争议。

演唱会主办方莱斯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回应显得颇为官方:”未收到行政部门叫停通知”、”无权代表卫健部门回应”、”不接受恶意退票”。这种公事公办的态度与公众对疫情的担忧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官方规定的退票截止日期(7月21日)早于疫情大规模通报的时间点,这种时间差让许多购票者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二、退票争议背后的法律盲区

围绕演唱会退票问题的争论,实际上触及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一个灰色地带。《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不可抗力情形下的退票机制规定模糊,而基孔肯雅热疫情是否构成”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在法律界也存在不同解读。

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家指出,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主办方应当建立更加灵活的退票机制。但现实情况是,多数票务平台在用户协议中设置了苛刻的退票条款,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此次事件中,主办方强调”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说法虽然成立,但显然忽视了特殊时期的公众情绪和社会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与佛山相邻的广州市曾在2024年登革热疫情期间出台临时规定,要求大型活动主办方提供特殊退票通道。佛山市目前尚未出台类似政策,这种地区间的不平衡也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情绪。

三、城市防控与公众参与的平衡之道

面对疫情,佛山市政府采取了积极的防控措施。7月24日,”佛山发布”公众号紧急推出蚊虫孳生黑点举报通道,鼓励市民通过12345热线参与疫情防控。这种群防群控的做法体现了现代城市治理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暴露出基层防控的薄弱环节。

传染病防控专家表示,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传播,而演唱会等大型户外活动恰恰是蚊虫滋生的高风险场所。在病例数持续上升的情况下,是否应该重新评估大型活动的风险收益比,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比其他城市的做法,上海在2024年处理类似疫情时,建立了大型活动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机制,由卫健部门、活动主办方和应急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决策。这种多方协商机制或许值得佛山借鉴。

四、明星效应与公共责任的博弈

薛凯琪作为知名艺人,其演唱会引发的退票争议不仅关乎商业契约,也涉及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在社交媒体时代,明星的一举一动都具有示范效应。坚持举办演唱会固然是履行商业合约,但在特殊时期是否应该采取更灵活的方案,值得深思。

娱乐产业观察人士指出,成熟的演艺市场应该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例如,香港艺人在疫情期间多采用延期而非取消的方式处理演出,既保障了观众权益,也维护了自身商业利益。内地演艺市场在这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五、疫情防控常态下的思考

佛山基孔肯雅热疫情与演唱会退票风波,实际上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面临的新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流动加剧,蚊媒传染病的威胁可能长期存在。如何平衡经济发展、文化活动和公共卫生安全,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设计。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一是建立大型活动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制度;二是完善特殊情形下的退票机制;三是加强跨部门协调和区域联防联控;四是提升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意识。

这场由蚊虫引发的小风波,实则映照出大城市治理的大课题。在保障公共安全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平衡木上,我们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担当。当最后一例基孔肯雅热患者康复,当薛凯琪的歌声最终在佛山响起,我们希望留下的不仅是争议,更有对城市治理的深刻思考。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