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山顶挥旗迎山东舰感动全网,终圆梦登舰见证家国深情。
2025年7月6日下午,央视新闻一则简短报道让全网再度沸腾——曾因在玉桂山顶挥舞五星红旗迎接山东舰而走红的香港青年阿兵,终于登上了这艘“国之重器”。站在甲板上与国旗合影的他眼眶泛红:“从山顶遥望到亲手触摸舰体,一切像做梦一样。”这个持续四天的温暖故事,不仅记录着普通香港市民的爱国赤诚,更折射出新时代中国青年与强军梦的同频共振。

山顶挥旗:一场“未能抢票”引发的深情告白
时间倒回至7月3日清晨6时,香港玉桂山巅的薄雾中,一面猎猎作响的五星红旗划破晨光。25岁的阿兵与好友朱先生踩着露水攀至制高点,只为在山东舰编队驶入维多利亚港时第一时间送上欢迎。镜头记录下这个瞬间:青年奋力挥动旗杆,湛蓝海面上,6万吨级的山东舰正破浪前行,甲板上歼-15舰载机的轮廓清晰可见。
“其实这是‘退而求其次’的计划。”阿兵事后坦言。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他早在山东舰访港消息公布时就设好闹钟抢票,但3万张参观券1分钟内秒罄。失望之余,他萌生了更浪漫的想法:“舰艇进港时总需要有人迎接,就像家人回家要有灯火等候。”这个决定让他意外成为全网关注的“挥旗哥”,网友截图的“山顶红旗与航母同框”画面单日转发量突破200万次。
“闪光回应”: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
令阿兵最难忘的是挥旗时发生的“神秘互动”。“大概有三次,舰岛控制塔方向突然闪过亮光,就像在回应我们。”这一细节引发军事爱好者热议。有退役海军军官分析,大型舰艇在进出港时确实会用信号灯与岸上沟通,但更多网友愿意相信这是“最可爱的双向奔赴”——正如朱先生所说:“我们想把所有对解放军的敬意都揉进这面红旗里。”
这种情感并非偶然。阿兵正在备考香港警察,他的书桌上放着《中国航母发展史》和辽宁舰2017年访港的纪念邮册。“小时候看《无间道》觉得穿警服很酷,现在更明白守护的意义。”他特意提到2024年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通过后社会氛围的变化:“街头多了国旗,青少年军夏令营报名人数翻倍,这种安全感是祖国给的。”
从辽宁到山东:一艘航母见证的香江变迁
在登上山东舰的参观路上,阿兵特意穿了一件印有“2017辽宁舰”字样的T恤。8年前,还是中学生的他挤在昂船洲大桥的人群中,第一次见到航母甲板上的“飞鲨”战机;如今站在山东舰的电磁弹射轨道旁,他对着镜头比出“2025”的手势:“下次该轮到福建舰了!”
这种期待背后是香港与内地日益紧密的血脉联结。军事评论员周晨注意到,此次山东舰开放参观的3万张门票中,有15%通过“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联盟”定向发放。参观首日,来自广州南沙的工程师李伟与阿兵在甲板相遇,两人因讨论舰载机弹射技术相谈甚欢。“以前觉得航母很遥远,现在发现它就是我们科技实力的集大成者。”李伟说。
“挥旗效应”:爱国情怀的青春表达
阿兵的故事正在产生涟漪效应。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林薇收集了全网3000余条相关评论,发现“00后”占比达62%。“他们用‘破防了’‘DNA动了’等网络语言表达感动,这是新一代的爱国叙事。”在抖音平台,#给山东舰比个心#挑战赛已有5.6万人参与,澳门中学生陈颖上传的视频里,她将山东舰模型与五星红旗拼成爱心图案。
更令人动容的是后续发展。7月5日,香港退伍军人联谊会自发组织30名老兵登上太平山,在山东舰离港前再次挥动国旗;内地网友则发起“云挥旗”活动,通过AR技术让手机屏幕飘满电子红旗。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一面旗、一艘舰、一座城,串联起的是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心。”
站在山东舰的飞行甲板上,阿兵抚摸着防滑涂层的纹路轻声说:“这里能停放36架战机,相当于一个小型机场。”阳光将他的影子与舰影重叠投射在海面上,恰如这个年轻人与时代浪潮的交汇。或许正如他背包上那枚徽章所写:“我们追逐的光,是五角星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