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车主维权风波:一场关于真诚与信任的考验​

​小米SU7 Ultra因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与实际不符引发数百车主维权要求退车,小米致歉并给出补偿方案却未获车主认可,法律人士指其宣传或存不当,此次风波使品牌信任受损亟待反思 …

​小米SU7 Ultra因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与实际不符引发数百车主维权要求退车,小米致歉并给出补偿方案却未获车主认可,法律人士指其宣传或存不当,此次风波使品牌信任受损亟待反思 。

近日,小米SU7 Ultra的车主维权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发了广泛关注。数百名车主因车辆宣传与实际不符,集体要求退车,并喊话雷军“保持真诚”。这场风波不仅考验着小米汽车的危机处理能力,更映射出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与品牌信任危机。

​一、风波起因:宣传与现实的落差​

事件的导火索是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众多车主在订车时,被这款车型的独特设计所吸引,认为其能够显著提升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和散热效果。然而,在购车后,不少车主发现,这款被寄予厚望的前舱盖在实际使用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汽车博主的实测结果显示,双风道下方的风道体积远小于宣传,且并未与散热系统或下压力结构相连,使得其装饰功能远大于实用价值。

这一发现迅速在车主群体中引发轩然大波。车主们认为,小米汽车在宣传过程中存在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他们的权益。于是,数百名车主集体要求退车,并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不满。

​二、小米回应:道歉与补偿方案​

面对车主的集体维权,小米汽车迅速做出回应。5月7日,小米汽车发布致歉声明,承认在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宣传上存在表达不够清晰的问题。声明指出,该前舱盖在满足复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仅提供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

为弥补车主的损失,小米汽车提出了一系列补偿措施。对于未交付的订单,车主可选择改配铝制前舱盖;对于已提车和在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的锁单用户,将赠送2万积分(约合人民币2000元)。然而,这一补偿方案并未得到车主们的认可。

​三、车主诉求:直面问题,全额赔偿​

在车主们看来,小米汽车的补偿方案显然诚意不足。2万积分的补偿与4.2万元的选装价格相去甚远,且改配铝制前舱盖还需重新排队等待长达30-40周。更重要的是,车主们认为,小米汽车的宣传误导了他们的购车决策,导致他们支付了额外的费用以获得一个名不副实的功能。

因此,车主们提出了更高的诉求:要求小米汽车全额退还选装费用,并公开道歉。他们认为,只有直面问题、真诚道歉并给予合理赔偿,才能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四、法律视角:小米汽车或存不当宣传行为​

从法律角度来看,小米汽车在宣传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当行为。华东政法大学的翟巍教授指出,小米汽车在宣传时使用了片面介绍产品以及歧义性、模糊性语言表述,涉嫌违反《广告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如果最终认定情节严重,这一行为甚至可能构成虚假宣传行为。

车主们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具有自主决定是否接受赔偿方案的权利。如果小米汽车的赔偿方案不能完全赔偿车主的损失,车主们可以通过消保委调解或司法诉讼等方式要求全额赔偿。

​五、品牌信任危机与应对之策​

此次风波对小米汽车的品牌信任度造成了严重打击。在此之前,小米汽车凭借雷军的IP绑定和粉丝运营一度成为车圈顶流。然而,随着负面舆情的发酵,粉丝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热情投入,品牌祛魅现象逐渐显现。

小米汽车需要深刻反思此次事件的原因和教训,加强产品质量管控和宣传合规性审查。同时,企业应建立更加完善的消费者反馈机制,及时响应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维权诉求。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