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行新浪潮: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崛起的背后

​​乡村振兴释放旅游新动能:当4.76亿农村居民迈出家门,中国文旅市场迎来”有钱有闲”的消费升级浪潮。​​ 2025年一季度,中国旅游市场迎来一个标志性转折…

​​乡村振兴释放旅游新动能:当4.76亿农村居民迈出家门,中国文旅市场迎来”有钱有闲”的消费升级浪潮。​​

2025年一季度,中国旅游市场迎来一个标志性转折点:农村居民国内出游人次达4.76亿,同比增长39.2%;出游花费0.32万亿元,同比增长39.6%,两项数据增速均超过城镇居民。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更揭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农业现代化释放”旅游红利”

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白鹤村,56岁的葡萄种植大户徒忠香最近带着家人在南京游玩数日,花费1万多元。这种”说走就走”的旅行,得益于现代农业技术对传统农耕方式的改造。徒忠香的50亩葡萄园采用电动疏果工具和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400亩粮食作物实现全程机械化,劳动效率提升90%以上。与此同时,通过抖音直播销售农产品,她的年收入达到70万元,较传统销售方式增长20%。这种”科技赋能+电商助力”的模式,正在重塑中国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乡村旅游消费热潮奠定了经济基础。

交通网络完善打破”出行壁垒”

63岁的山西高平市米山镇村民崔随祥,如今可以轻松地坐着”1元公交”游览周边景区。晋城市582公里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贯通后,将乡村与景区紧密连接,形成了”城乡公交+旅游专线”的便捷交通网络。这种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地降低了农村居民的出行成本和时间门槛。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选择公共交通出游的农村居民占比达43%,较2020年提升18个百分点。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仅让”公交旅行”成为新时尚,更推动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全域整合。

县域旅游创新满足多元需求

在云南楚雄州,当地居民王言琼一家周末自驾游览恐龙谷、彝人古镇等景点,体验到了全新的旅游服务。楚雄州通过打造”鲜花会客厅”、恐龙主题互动等创新业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体验完美融合。这种县域旅游的创新发展,满足了农村居民对高品质文旅体验的需求。楚雄州紫溪镇樱桃种植户周兴昌的采摘园和农家乐,单日最高收入达6000元,展现了”农旅融合”的巨大潜力。2025年一季度,类似这样的县域旅游目的地接待农村游客量同比增长52%,成为旅游市场新的增长点。

政策支持与消费升级的双轮驱动

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农机购置补贴、粮食补贴等惠农政策,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此同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减轻了农民的后顾之忧,释放了消费潜力。文化和旅游部的调研显示,2025年农村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占比达14.3%,首次超过衣着支出,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的趋势明显。

数字技术赋能旅游新体验

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正在改变农村居民的旅游方式。像崔随祥这样的农村老年人,也开始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取旅游信息、分享旅行经历。在线旅游平台的农村用户数量在2025年一季度突破1.2亿,同比增长67%。数字技术不仅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旅游信息获取成本,还通过社交分享激发了更多人的出游意愿,形成了良性循环。

这场由农村居民主导的旅游消费热潮,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生动体现。从农业现代化释放的”有钱有闲”,到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出行便利,再到县域旅游创新提供的优质体验,多重因素的协同作用,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能够”从乡村出发,赴一场开心旅行”。这不仅是旅游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更是中国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居民将成为推动中国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文旅产业注入持久活力。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