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舜晞的横店大平层,是富二代的反叛与坚守——在优渥中清醒,在浮华里本真。”
推开那扇贴着亲手书写对联的大门,曾舜晞的横店居所向我们徐徐展开的不仅是一处物质空间,更是一幅当代年轻艺人精神世界的微缩景观。这个200多平的大平层里,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一个”非典型富二代”的生存哲学——在优渥环境中保持清醒,在浮华圈子里坚守本真。

曾舜晞的书法对联是这个空间的第一个隐喻。在电子化时代坚持手写春联,这种看似复古的行为实则暗含深意。笔墨纸砚间流淌的不仅是传统文化的情怀,更是一种对速食文化的抵抗。当同龄人用滤镜和特效装点生活时,他选择用最原始的书写来标记自己的领地。那些墨迹未干的字迹,恰似他对演艺事业的郑重宣言——不是玩票,而是认认真真地想要”获得影帝的殊荣”。
白色简约的装修风格与”置身丛林”的体验形成奇妙共振。极简主义的空间里,绿植以有机的生命形态打破几何线条的冷硬,这种设计语言恰如曾舜晞本人的处世之道——在规则分明的娱乐圈中,保持自然生长的姿态。特制的隐私窗帘更是当代艺人生活的一个精妙注脚:既要充分接纳阳光(公众关注),又要守护私人领域的朦胧边界。这种平衡艺术,他处理得游刃有余。
厨房里那块青玉餐桌像一则沉默的寓言。玉石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君子品格,将这种材质用于日常饮食之处,无形中完成了物质与精神的符号转换。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个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厨房里,珍藏着粉丝赠送的普通开瓶器。价值连城的玉石与情义无价的小物件并置,构成了曾舜晞价值观的立体投影——懂得欣赏物质之美,却不会被物质所奴役。
主卧的智能摇床或许是整个空间最具哲学意味的物件。这个能让成年人重温婴儿般睡眠体验的设计,暗合了曾舜晞在演艺道路上的某种状态:在竞争激烈的行业里保持赤子之心,在必须快速成熟的压力下守护本真的舒适区。床边陈列的眼镜收藏则暗示了这位年轻演员的多重视角——透过不同镜片观察世界,或许正是他塑造多样角色的秘密所在。
浴室设计的”丛林沐浴”概念与客厅的绿植形成呼应,这种将自然引入室内的执着,折射出都市化生活中人们对原生态的乡愁。而在实际拍摄中,演员确实常常需要在钢筋水泥的影视城里幻想山川湖海——曾舜晞把这种职业特性转化为日常生活美学,显示出独特的适应智慧。
墙上的丞磊画作不经意间暴露了这个圈子的另一种真实:明星之间超越竞争的专业欣赏。在这个常被描述为”勾心斗角”的行业里,同行的艺术作品能够获得展示空间,暗示着某种惺惺相惜的职业共同体意识。
三十岁仍单身的曾舜晞,其生活状态打破了人们对富二代的刻板想象。没有骄奢淫逸的派对,没有走马灯式的绯闻,有的只是”自律、情绪稳定、尊重他人”的日常生活修行。父母给予的”自由与边界感”或许正是这种定力的源泉——被充分尊重的个体,反而能建立起更健康的自律系统。
这个横店居所最终呈现的,是一个在特权环境中依然保持清醒的年轻灵魂。曾舜晞用空间语言书写了自己的生存策略:继承优渥物质条件的同时,在精神层面进行温和”反叛”;接纳娱乐圈游戏规则的同时,在私人领域坚守生活本真。他的大平层就像一艘装备精良的船——既享受着现代文明的舒适,又没有忘记最初出发的港口。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真正的奢侈或许不是青玉餐桌或智能家具,而是像曾舜晞这样——在应有尽有的物质包围中,依然清楚自己不要什么。他的横店之家最终告诉我们:富二代的最高级形式,不是挥霍继承的财富,而是用这些资源建造守护初心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