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网红”鸡排哥”因其独特的经营风格爆红网络,近日受聘为当地文旅推介官,将6元鸡排小摊做出了城市名片的气魄。
在景德镇这座以瓷器闻名的千年瓷都,最近另一种“硬通货”正在悄然走红——不是价值连城的青花瓷,而是6元一份的炸鸡排。9月28日,卖这份鸡排的“鸡排哥”李俊永,站在景德镇文旅推广座谈会的发言席上,用他一贯沉稳有力的语气说道:“马上就是国庆了,我们工作的重心,严格把控食品的安全,把控卫生问题。”这句话看似平常,却让这个48岁的街头摊贩完成了从市井到庙堂的华丽转身。

从街头到会堂:一场跨越阶层的对话
座谈会现场,当“鸡排哥”身着朴素的衣衫与各路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同席而坐时,这个画面本身就成为这个时代最生动的注脚。他没有准备华丽的PPT,没有套用时髦的学术词汇,只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一个摊贩的日常。然而正是这种真实,让他的发言产生了奇妙的反差感——网友笑称“将6元鸡排讲出了6亿项目的气魄”。 当晚,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官方账号发布视频,宣布授予他“景德镇文旅推介官”称号。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网红营销,而是一座城市对草根力量的真诚拥抱。更令人动容的是,当地城管部门专门为他成立了2-4人的工作专班,这个曾经与摊贩“猫鼠游戏”的部门,如今成为了服务者。
“情绪价值经济学”:为什么6元鸡排能卖出60元的体验?
每天下午,还没到出摊时间,“鸡排哥”的摊位前就已排起长队。这种现象背后,是一场关于“情绪价值”的消费革命。 “请把你的塑料袋打开”——这不仅是他的口头禅,更是一种服务哲学。在人与人日益疏离的数字化时代,他重新构建了摊贩与顾客的亲密关系。他的每一句经典语录都在社交平台上被疯狂传播:“你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你不要拒绝美味”、“希望你给我一次为你服务的机会”……这些话语中蕴含的尊重与温暖,让简单的交易变成了有温度的人际交往。 更有趣的是他的经营智慧:学生比路人便宜一元,但“12点以后,贵一元,惩罚你不坚定的选择”;4点30分以后不接散户,保证效率;装鸡排的袋子永远敞开,体现着对食物的尊重。这些看似古怪的规矩,实则构建了一套独特的商业伦理。
成功背后的女人: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
在爆红之后,“鸡排哥”最常提及的是他的妻子。“我人生最大的成功是选对了老婆”,这句话他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他们的爱情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只是通过亲戚介绍,书信往来,然后结婚生子。但正是这种平凡中见真情的相处,打动了无数网友。 更令人会心一笑的是家庭趣事:“鸡排哥”笑称,走红后妈妈也来帮忙,但总是去帮“鸡排嫂”而不是自己,“我心想,我到底是不是她的亲生儿子”。这种幽默背后,是一个和谐家庭的温暖底色。
城市治理的新范式:从管理到共融
“鸡排哥”的现象级走红,正在重塑城市治理的逻辑。城管部门从执法者转变为服务者,为他设立工作专班;文旅部门打破常规,授予草根摊贩“推介官”称号;网友提议“给鸡排哥安排义工”,官方立即响应“工服设备在路上了”。这种互动,展现了一座城市的包容与智慧。 景德镇的做法揭示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城市魅力不仅在于宏伟的建筑和悠久的历史,更在于对普通人的尊重与关爱。当一座城市能够欣赏一个摊贩的独特价值时,这座城市便拥有了最动人的温度。
平凡里的不凡: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推介官”
“鸡排哥”的故事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让每个普通人看到了可能性:不需要高大上的头衔,不需要华丽的包装,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极致,人人都能成为最好的“城市推介官”。 他的鸡排只卖6元,但他对待每一份鸡排的态度,对待每一位顾客的真诚,对待这座生活了42年的城市的热爱,这些无法用价格衡量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在这个追求速成和流量的时代,“鸡排哥”用他的坚持告诉我们:真正的“网红”不是刻意打造的人设,而是日复一日认真生活后的自然结果。他的案板上不仅有鸡排,更有一个普通人对生活的全部热情。 当夜幕降临,景德镇的瓷器在橱窗里闪耀着千年光泽,而街角的鸡排摊前,另一种光彩正在绽放——那是认真生活的人身上,最动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