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因携带“地贫”基因遭解聘,基因歧视还是合理拒聘?

2025年5月,厦门市海沧区某幼儿园教师林芳因被举报“患有地中海贫血并隐瞒病史”而遭园方解聘。举报材料竟然是她在产检时所做的基因检测报告,显示其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 经医生核实…

厦门一幼师因携带无症状地中海贫血基因遭解聘,引发社会对基因歧视与教师体检标准的广泛争议。

一份产检基因报告,让她失去了热爱的工作。只因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厦门幼师林芳(化名)被幼儿园解聘,引发了社会对基因歧视的广泛关注。

2025年5月,厦门市海沧区某幼儿园教师林芳因被举报“患有地中海贫血并隐瞒病史”而遭园方解聘。举报材料竟然是她在产检时所做的基因检测报告,显示其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

经医生核实,林芳在近年的三次体检中均未显示贫血,属于无症状的地贫基因携带者。她坚持认为自己从不贫血,更不存在隐瞒不报行为,质疑解聘决定缺乏医学依据。

01 什么是地中海贫血?

河南省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廖世秀介绍,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一种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主要分为α地贫和β地贫两种类型。

α型地贫主要由α珠蛋白基因缺失引起。若缺失1-2个基因,通常为轻型,可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度贫血;中间型患者可能出现中度贫血、肝脾肿大或黄疸;而重型α地贫则可能导致胎儿水肿,常在孕晚期或出生后死亡。

β型地贫由β珠蛋白基因点突变所致,轻型患者通常无症状或仅有轻度贫血、脾脏稍大;中间型表现为中度贫血、黄疸及骨骼改变等。重型患者则在出生后4–6个月开始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贫血,需长期输血维持生命。

02 无症状携带者的真实状况

对于像林芳这样的无症状地贫基因携带者,其本人健康状况通常与常人无异,无需特殊治疗。但若未来婚育,则需关注遗传风险:

若仅一方为携带者,子女有50%的概率成为携带者,但不会发病;若双方均为携带者,子女则有25%的概率罹患重型地贫,50%的概率成为携带者,仅25%的概率完全健康。

廖世秀强调,地中海贫血虽难根治,但能够有效控制。建议携带者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叶酸与维生素E,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

03 解聘依据引发争议

海沧区教育局相关人员表示,解聘林芳的依据是《福建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2018年修订)》的规定,体检检出“血液系统疾病”属于“不合格”。

“因为‘地贫’属于血液系统疾病,我们才说她是隐瞒病史,如果说‘地贫’不属于血液系统疾病,就不存在解聘的问题。”教育局相关人员如此解释。

然而,林芳坚持质疑这一决定。她近年三次体检均未显示贫血,且地贫基因携带者与地贫患者有本质区别——携带者通常没有任何症状,与健康人无异。

04 并非个例的基因歧视

记者了解到,此前厦门已有多位求职者因产前查出携带“地贫”基因最终被拒聘。随着林芳解聘事件受到广泛关注,携带“地贫”基因是否意味着无法正常工作这一话题引发热议。

福建省现行的教师招聘体检标准,参照的是现行国家公务员体检标准相关规定。但有媒体报道,多位学者曾指出《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部分条款已存有滞后性。

在基因检测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平衡用人单位权益与个人基因隐私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05 政策变革的曙光

在解聘林芳的争议发生后,海沧区教育局已经就“地贫”问题起草了一份建议书。

建议书提出,现行体检标准存在医学依据被忽视,人才公平受挫;政策协同不足,加剧基层治理负担;与区域发展和教育强省战略不匹配等问题。

建议修订体检标准,增设豁免条款,建立多部门协同长效机制。这或许意味着,未来基因携带者的就业权利将得到更好保障。

林芳的案件令人深思:​​当基因检测能够预测健康风险,我们是否应该为此受到歧视?​

随着医学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会通过基因检测了解自己的遗传信息。如何防止基因信息被滥用,保护公民平等就业权利,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或许正如海沧区教育局建议书所言,我们需要的是更加科学、公平、包容的体检标准,既能保障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又能保护每个人的基本就业权利。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