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行径不仅自毁名声,更让子女蒙羞,骨子里的教养才是立身之本。
口罩遮住了脸,却遮不住贪婪的眼神和失范的人心。店主查看监控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两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正默契配合着将一只只鸡塞进塑料袋。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仅7分钟就得手四五只,显然不是生手所为。
“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偷东西,不仅自己的脸丢光了,还连累儿女一起丢人。”2025年9月下旬,这起发生在某农贸市场的偷窃事件引发热议,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01 监控记录全过程,两老太配合娴熟
卖鸡店铺的老板最初只是觉得账目对不上,压根没想到会是两位看上去普通的老年顾客所为。直到他调取监控录像,才发现了令人气愤的真相。
画面显示,两位穿着深色衣服的老太戴着口罩,混在顾客群中慢慢靠近摆放鸡的冰柜。其中一人假装挑选商品,实际上在为同伙打掩护。
另一人则趁店主忙碌之际,迅速打开冰柜,熟练地将冰柜里的鸡装入早已准备好的塑料袋中。得手后,两人交换眼神,悄然离开摊位。
02 贪得无厌,得手后再次返回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或许还只是普通的偷窃事件。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才真正暴露了这两位老人的贪婪本性。
店主向采访的媒体透露:“她们第一次得手后并没有离开市场,而是把偷来的鸡藏好后,又空着手返回摊位。”
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两位老人如法炮制,竟然连续偷走了四五只鸡,总价值超过百元。这种肆无忌惮的行径,显示出她们很可能是惯犯。
03 全网曝光,店主悬赏寻人
气愤之下,店主将监控视频公布于众,并悬赏2000元征求线索。这笔悬赏金额远远超过被偷鸡只的实际价值,足见店主的愤怒与决心。
视频很快在网络上引发轰动,点击量迅速突破百万。网友们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大多数网友支持店主报警:“必须让这两位大妈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这次不惩治,她们还会继续偷”。
04 晚节不保,累及子女蒙羞
随着视频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两位老人的正脸图像也被全网曝光。尽管戴着口罩,但熟悉的人很可能已经认出她们。
这引出了更深层次的讨论:老人的失范行为,是否会连累子女?
网友评论一针见血:“形象彻底毁了,名声也没了,关键还连累子女一起丢人。”许多人认为,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子女的行为规范,“言传身教,什么人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家族名誉,老年人的行为失范往往会导致整个家庭在社区中抬不起头。
05 是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
这起事件引发了社会对老年人行为规范的更深层次思考。事实上,近年来老年人失范行为频频见诸媒体。
从地铁上因让座问题殴打年轻乘客,到光明正大偷拿外卖骑手餐食,这些事件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
就在本月,还有媒体报道了一位老人翻拿外卖骑手餐箱的事件。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不仅拿走一份外卖,还连续拿了三份,甚至还挑拣选择较贵的餐食。
外卖员们往往只敢口头劝阻,不敢身体阻拦,因为“万一被讹就不是几天白干了”。这种现象折射出部分老年人利用社会对年长者的宽容而为所欲为。
06 勿以偏概全,善良老人亦不少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个别事件而对所有老年人产生偏见。社会中还有许多善良可爱的老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温暖着周围的人。
就在9月19日,有媒体报道了另一个关于老人的故事:一位女子经常将纸盒送给同小区的一位大妈,大妈不仅口头感谢,还经常回赠自己制作的美食。
当这位女子生病时,大妈和老伴特意前去探望,甚至还转账表示慰问,临走时还真诚地说:“拿你当亲外甥女”。
这种邻里之间的真情互动,展现了老年人群体的另一面,也印证了“真心换真心”的人间温情。
07 贪婪与善良,皆与年龄无关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两个对比鲜明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定义一个人的,从来不是年龄,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教养与底线。
有些老人贪图小利而放弃尊严,导致晚节不保,甚至还累及子孙后代。而另一些老人则始终保持善良之心,以真诚对待周围的人,赢得尊重与爱戴。
社会学家指出,部分老年人的失范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社会适应障碍的表现。他们可能感到自己被快速发展的社会边缘化,于是通过这种不当方式来寻求关注或获取利益。
08 预防与教育并重,共建和谐社区
面对这些问题,单纯指责并无太大意义,更需要的是思考如何预防和教育。
社区可以开展更多针对老年群体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重视,减少被边缘化的感觉。同时,也应加强法律教育,让每个人都知道,无论年龄大小,违法行为都会受到相应的制裁。
家庭成员也应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范,及时制止可能出现的失范倾向,避免他们走上错误的道路。
网络悬赏仍在继续,两位偷鸡老太的身份尚未查明。
而农贸市场依旧人流如织,摊主们在忙碌之余,都不自觉地多看几眼监控显示屏——那沉默的守护者,记录着人性的光明与黑暗。
家教与门风,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就藏在每一个选择瞬间:是伸手还是缩手,是贪图小利还是保持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