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水贝头部料商“粤宝鑫”跑路,涉案超千万元,胖东来等数百商户钱货两空,警方已立案调查。
2025年9月16日,深圳水贝黄金市场爆发一起震惊行业的“黄金大劫案”——头部料商“粤宝鑫”突然跑路,涉案金额超千万元,波及全国数百商户,甚至知名企业胖东来旗下金店也被卷走一公斤黄金(价值约90万元)。这场事件不仅暴露了黄金交易市场的灰色玩法,更折射出行业高速发展下的系统性风险。

一、事件核心:粤宝鑫跑路,上下游商户“钱货两空”
- 涉事主体与手法
- 粤宝鑫(深圳市粤宝鑫贵金属有限公司)是水贝市场一家经营两三年的头部料商,主营黄金原料批发、回收及加工业务,注册资本仅100万元,实际控制人为谈广。2025年5月,公司发生实控人变更,原股东戴伟退出,谈广全资控股,随后公司地址迁至罗湖区桂园街道,但新址已人去楼空。
- 交易模式陷阱:业内普遍采用“先付定金、再提货”的方式,粤宝鑫借此收取下游商户定金,同时拖欠上游供应商全款。跑路后,下游商户损失定金,上游商家则面临货款全损,部分供应商被拖欠数百万元。
- 波及范围与损失
- 除深圳本地商户外,河南许昌胖东来天使城某金店委托粤宝鑫提纯黄金,结果价值90万元(超一公斤)的黄金被卷走。
- 维权群已有300余人,商户损失从几万到数百万不等,警方已立案并张贴告示要求受害者登记。网传“260公斤黄金、2亿元损失”虽被行业协会澄清为夸大,但粤宝鑫的爆雷确属事实。
二、跑路根源:高杠杆投机与金价“单边行情”
- 做空黄金的致命赌局
- 料商常以“延迟交付”模式投机:例如以780元/克接单,赌金价跌至760元/克赚差价。但2025年金价逆势飙升至830元/克,导致每克亏损50元,一公斤即亏5万元。粤宝鑫因无法填补差价窟窿,最终资金链断裂。
- 行业潜规则:水贝市场还存在“黄金寄存付息”(月息3-7K/公斤)、“借料赚息”等高风险玩法,部分料商甚至参与期货交易,进一步放大风险。
- 行业生态的脆弱性
- 水贝作为全国最大黄金珠宝集散地(年营收1200亿元),但中小商户高度依赖料商信用。料商通过轻资本控制大量黄金,一旦市场波动或实控人变更(如粤宝鑫),极易引发连锁爆雷。
- 律师指出,水贝市场还存在电信诈骗资金“洗白”风险,不法分子以采购为名用赃款购金,商户若未核查资金来源可能沦为共犯。
三、行业反思:监管缺位与商户自救
- 市场乱象待整治
- 水贝的“批发价直销”模式虽降低了消费端价格,但交易链条缺乏第三方监管,定金支付、货物交割全凭信用。此次事件后,行业协会呼吁建立“资金托管”或“信用评级”机制。
- 警方已对粤宝鑫立案,但商户追偿难度大。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仅100万元,与实际涉案金额悬殊,恐难覆盖赔偿。
- 商户的惨痛教训
- 受害商户多因“行业惯例”放松警惕,未核查料商资质或要求抵押。胖东来金店作为知名企业尚且中招,中小商户更需警惕“高息寄存”“延迟交付”等诱饵。
- 部分商户转向现货现结交易,减少信用风险,但可能牺牲部分利润空间。
四、结语:狂欢下的阴影
金价飙升的“泼天富贵”中,水贝市场的光环背后暗藏刀锋。粤宝鑫事件并非孤例,而是行业粗放发展、监管滞后的必然结果。当投机成为常态,信用沦为赌注,任何“单边行情”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此案或许将倒逼水贝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但商户的血泪代价,已无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