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译:与“不死癌症”抗争30年,每一步都是生命的尊严​​

54岁张嘉译患强直性脊柱炎30年,佝偻蹒跚仍坚持演艺事业,展现生命韧性与尊严。 在海南温暖的街头,一个佝偻的身影缓缓挪步。花白的头发,弯曲的脊背,每走一步都需要借助外力支撑。若不是…

54岁张嘉译患强直性脊柱炎30年,佝偻蹒跚仍坚持演艺事业,展现生命韧性与尊严。

在海南温暖的街头,一个佝偻的身影缓缓挪步。花白的头发,弯曲的脊背,每走一步都需要借助外力支撑。若不是仔细辨认,很少有人能想到,这位看上去年迈体弱的男子,正是昔日荧幕上那个气场强大、意气风发的“宋思明”——张嘉译。

今年54岁的张嘉译,近日被网友在海南偶遇。照片中的他穿着宽松的老头衫,身体弯曲得像一只煮熟的虾,需要撑着柜台才能站稳。1米78的身高因为严重驼背,看起来只有1米6出头。有粉丝想要合影,他努力想要挺直脊背,却只能坚持三秒钟就疼得垮下去。那一刻,他紧皱的眉头不知是因为身体的疼痛,还是因为对自己现状的难为情。

这一切的根源,是一种被称为“不死癌症”的疾病——强直性脊柱炎。25岁那年,张嘉译确诊此病,至今已与它抗争了整整30年。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无法根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会让人的脊柱逐渐僵化,严重时连站直都成问题。患者每天早晨要经历数小时的晨僵,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重,最终使脊柱僵硬如石,无法直立。对于演员这个需要常年站立、熬夜、高强度工作的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折磨。

然而,就是在这种身体状况下,张嘉译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热爱的演艺事业。他曾在节目中透露,拍戏期间每半个月要打一次针,靠止痛药硬撑。为了缓解僵硬,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用热水反复冲刷脊柱,才能勉强活动开身体开始工作。

在拍摄《白鹿原》时,他总是提前半小时到片场,让助理用热毛巾裹住他的腰,再吃两片止痛药才能坚持拍摄。那些观众熟悉的经典角色,都是他在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中塑造出来的。

许多观众可能还记得张嘉译独特的走路姿势——一步三晃,摇摇摆摆。这种步态甚至曾被网友称为“社会步”,还在短视频平台上掀起过模仿热潮。很少有人知道,这并非刻意设计的个人风格,而是疾病带来的无奈之举。2018年,当主持人在节目中模仿他的走姿时,还曾引发过争议,让更多人了解到这背后的辛酸。

在张嘉译与病痛抗争的路上,妻子王海燕给予了巨大的支持。两人2007年结婚后,王海燕减少拍戏照顾家庭,甚至自学中医帮助丈夫缓解病痛。每当张嘉译疼得整晚睡不着,王海燕就坐在床边帮他按摩,直到天亮。这份相濡以沫的感情,成为张嘉译面对疾病的重要力量。

如今,张嘉译已经不得不定居在气候温暖的海南。温暖的气候有助于缓解他的病情,但作为一个出生在陕西的西北汉子,他恐怕很难再回到北方生活。这种背井离乡的选择,背后是多少无奈和辛酸。

不少网友看到张嘉译的近况后感慨:“钱再多又有什么用?连好好走一步路都成了奢望。”然而,这句话或许只说对了一半。对于张嘉译来说,他虽然失去了健康的身躯,却从未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

他用半生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不放弃心中的热爱。在30年的抗争中,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在当代社会,我们常常追求外在的成功和物质的丰富,却忽略了健康的重要性。张嘉译的故事提醒我们,健康的身体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同时,他也向我们展示了,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和痛苦,一个人仍然可以保持尊严和勇气,坚持自己的热爱和追求。

如今,张嘉译虽然步履蹒跚,但他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那弯曲的脊背,承载的不是疾病的重量,而是生命的韧性和不屈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他依然是那个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宋思明”——只不过,这次他演绎的不是角色,而是自己的人生。

希望张嘉译能够在海南温暖的气候中得到些许舒缓,希望医学的进步能够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张嘉译的故事中,汲取到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力量。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