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蔬菜”走红记:餐饮业为何追捧这些”怪咖”食材?

“丑蔬菜”成餐饮新宠:皱叶甘蓝50元/斤、板蓝根青菜20元/斤仍遭疯抢,健康风潮与猎奇心理催生食材新经济。 2025年夏季,餐饮市场刮起了一股”…

“丑蔬菜”成餐饮新宠:皱叶甘蓝50元/斤、板蓝根青菜20元/斤仍遭疯抢,健康风潮与猎奇心理催生食材新经济。

2025年夏季,餐饮市场刮起了一股”丑蔬菜”旋风。皱叶甘蓝、板蓝根青菜、沙葱等外形奇特、名字古怪的蔬菜,从无人问津一跃成为各大餐厅的招牌菜。这些”丑蔬菜”不仅售价高昂——皱叶甘蓝50多元一斤,板蓝根青菜20多元一斤,更在口碑两极分化的情况下持续热销。这背后,是一场关于健康消费、猎奇心理与供应链升级的完美风暴。

皱叶甘蓝:从茶饮到火锅的跨界明星

皱叶甘蓝的走红路径颇具戏剧性。作为羽衣甘蓝的”近亲”,这种叶片厚实、布满深浅不一褶皱的十字花科植物,最初因其富含膳食纤维而被新茶饮品牌发掘。喜茶的”羽衣纤体瓶”、茶百道的”羽衣甘蓝·轻畅杯”等产品,为甘蓝家族打开了健康饮品市场的大门。

然而,餐饮人对食材的探索永无止境。皱叶甘蓝独特的褶皱结构——能够更好地吸附汤汁和调味品,厚实叶片耐高温快炒且不易软烂的特性,使其迅速成为火锅店和中餐馆的新宠。巴奴毛肚火锅、辣都·脆毛肚火锅等品牌纷纷推出皱叶甘蓝菜品,而山野火锅、野菜火锅等特色门店更是将其作为招牌食材。

在营销策略上,餐饮品牌巧妙地将皱叶甘蓝改名为”皱皮菜”或”皱叶菜”,强调其健康养生属性。巴奴火锅的店长们在小红书上积极推广,强化消费者对这款”最丑绿叶菜”的营养认知。盒马鲜生上架的亚非皱叶青菜虽然价格高达50多元一斤,却依然供不应求,月环比销售额大幅增长。

供应链端,亚非种业等企业已在湖北、山西等地建立了超过10000亩的皱叶菜种植基地,并尝试产地多元化以提高产量。这种从消费端到生产端的良性互动,为皱叶甘蓝的持续走红提供了坚实基础。

板蓝根青菜:科研”意外”造就的餐桌新贵

“板蓝根也能当菜吃?”这是许多消费者在餐厅菜单上看到板蓝根青菜时的第一反应。这款由华中农业大学意外培育出的油菜新品种”菘油1号”,正以其独特的背景和营养价值征服餐桌。

板蓝根青菜的诞生源于一场科研”意外”。研究团队原本只是想通过将板蓝根与油菜杂交来提高油菜抗病性,却意外获得了携带板蓝根染色体的甘蓝型油菜新材料。2021年通过湖北省科技厅验收后,这款蔬菜直到2025年才大规模上市,却迅速成为餐饮界的宠儿。

野生菌火锅品牌蘑界、客家菜餐厅客颂以及湘菜品牌佬麻雀等纷纷将板蓝根青菜纳入菜单。零售端,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平台销售的板蓝根青菜价格高达20元一斤,依然备受追捧。叮咚买菜在产品介绍中强调其”清甜爽脆不上火”的特点及高维生素含量,精准击中了健康饮食的消费需求。

更引人注目的是供应链的创新。扬翔食品推出了板蓝根青菜鲜猪肉水饺,千味央厨旗下品牌推出了速冻板蓝根油菜,这些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拓展了板蓝根青菜的应用场景。科研”意外”与商业创新的结合,让这款”药食同源”的蔬菜完成了从实验室到餐桌的华丽转身。

沙葱:西北戈壁的”隐藏款”走向全国

沙葱的故事则是一部地方特色食材的”出圈”史。这种生长在西北干旱地区的野生植物,耐高寒、耐干旱,青绿细长的叶子带着清甜而温和的辛香,曾是当地人炒牛羊肉、做包子的特色配料。

沙葱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水分保持能力——加热过程中不易流失水分,能始终保持脆嫩口感。这一特性使其适用场景极为丰富:白灼、爆炒、凉拌,甚至作为饺子、烧麦的馅料。海底捞、许府牛火锅等连锁品牌推出的沙葱羊肉卷、沙葱肥牛等产品,让这款”戈壁菜”走向全国。

有趣的是,沙葱还间接提升了牛羊肉的品质。据《内蒙古植物志》记载,食用沙葱的牛羊,肉质更为鲜美,”膻味儿”明显减弱。这一特点被餐饮品牌巧妙利用,推出了”沙葱小炒牦牛肉”等强调食材本味的菜品。

叮咚买菜等生鲜平台推出的”民勤沙葱”,则让这款西北特色蔬菜走进了普通家庭的厨房。从戈壁滩到全国餐桌,沙葱的走红印证了地方特色食材在供应链完善后的巨大潜力。

“丑蔬菜”经济学:健康、猎奇与供应链的三重奏

这些”丑蔬菜”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健康趋势、猎奇心理与供应链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

健康饮食风潮是第一推动力。板蓝根青菜凭借”药食同源”的认知优势和超高维生素含量(维生素C是橙子的2-3倍)赢得青睐;皱叶甘蓝则借力膳食纤维的健康形象;沙葱则以其”天然””野生”的标签吸引追求原生态的消费者。

猎奇心理是第二引擎。皱叶甘蓝奇特的外观、板蓝根青菜出人意料的出身、沙葱的戈壁背景,都为消费者提供了社交货币——尝试并分享这些”怪咖”食材的体验,成为年轻人展示生活方式的新途径。

供应链升级则是基础保障。亚非种业的万亩种植基地、华中农业大学的科研支持、生鲜电商的高效配送网络,共同解决了小众食材规模化供应的难题。从”隐藏款”到”网红款”,完善的供应链是不可或缺的推手。

餐饮品牌深谙此道,在产品命名(如”皱皮菜”)、烹饪方式(清炒、涮煮、凉拌等低门槛做法)、营销话术(强调健康、特色)等方面精心设计,进一步放大了这些食材的吸引力。

未来餐桌:还有多少”隐藏款”等待发掘?

皱叶甘蓝、板蓝根青菜和沙葱的走红,只是中国丰富物产的一角。在广阔的国土上,还有无数地方特色食材等待被发掘和开发。随着消费者对饮食多样性需求的提升和供应链的持续完善,未来我们或将看到更多”丑蔬菜”逆袭成为餐桌明星。

这场”丑蔬菜”热潮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饮食选择,更展现了中国餐饮市场的创新活力——从科研意外到商业成功,从戈壁荒漠到城市餐桌,从无人问津到趋之若鹜,食材的故事永远充满惊喜。下一次,又会是哪款”怪咖”蔬菜引发新一轮追捧?让我们拭目以待。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