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5》中陈小春因团队困境落泪,而实力阵容X-brother凭借过硬的舞台表现和密集镜头成为本季重点塑造的冠军候选团。
《披荆斩棘5》第二轮舞台公演备战正酣,却出现令人意外的一幕——三度参与节目的“老大哥”陈小春竟在镜头前情绪失控,拭泪的画面瞬间引爆热搜。本期节目不仅展现了哥哥们舞台背后的压力与挑战,更让观众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季的叙事重心正在悄然转移。

一、大湾区哥哥遭遇滑铁卢,陈小春落泪背后是敬业与焦虑
首轮公演排名公布时,许多观众难以置信——由陈小春、张智霖、周柏豪等组成的大湾区阵营竟排名倒数第二。尽管两人此前分别获得过冠军、X-leader等荣誉,但新赛制下“情怀牌”似乎效力锐减。更让人意外的是,在备战二公过程中,陈小春因团队协作问题情绪崩溃。
事实上,陈小春本次回归本就带着不同于前两季的放松心态,曾多次表示“要多给年轻人机会”。然而当团队真正面临危机时,这位舞台老将的敬业精神却被彻底激发。队长周柏豪作为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初期未能有效统筹三位资深哥哥的训练进度,导致排练效率低下。陈小春的眼泪并非委屈,而是对舞台品质的焦虑与责任感的体现。
所幸这场危机成为团队转折点。在周柏豪及时调整领导策略、哥哥们积极配合后,大湾区组合在小考中逆袭取得优异成绩,展现了老牌团队的自我修正能力。
二、X-brother天团异军突起,镜头语言暴露节目组偏爱?
与本季新成立的团队不同,X-brother(李承铉、胡夏、早安、张晋)堪称“全明星阵容”:第一季黑马李承铉、冠军X-leader张晋、第四季季军胡夏以及说唱赛道人气王早安。这种配置在初始阶段就显示出强大优势——首轮公演直接夺冠。
更值得注意的是,节目镜头分配呈现出明显倾斜。在二公选曲后的训练纪实中,X-brother获得了远超其他五组的单独镜头时长:从编曲讨论到舞蹈排练,从个人特写到团队互动,节目用大量篇幅刻画了这个“王牌战队”的备战过程。就连超前小考中出现的失误,也被剪辑成“逆境成长”的叙事线索。
这种剪辑策略引发观众热议。有网友指出:“X-brother的剧情线完整得像提前写好剧本”,也有观众认为这只是强者自然的关注度倾斜。但不可否认,李承铉开场就喊出“争夺X-leader”的宣言,节目组显然有意打造新一代领袖人设。
三、赛制变革下的团队博弈:为什么是X-brother被力捧?
本季打破个人战模式,采用“团队初始配置+重组进化”的新赛制。在这种设计下,节目组需要树立一个标杆式的成功模板——X-brother恰好符合所有条件:
首先,团队构成兼具实力与人气。李承铉的海外背景、张晋的武打明星身份、胡夏的国民度以及早安的年轻化流量,覆盖了多维度受众群体。
其次,成员均有披荆斩棘系列的经验。相比全新阵容需要铺垫背景故事,这些“回锅肉”哥哥自带历史光环和成长线,更利于快速展开叙事。
最重要的是,李承铉展现的领袖气质契合本季主题。当陈小春等人表现出“养老”心态时,李承铉的竞争意识恰好填补了剧情张力缺口。目前第三轮公演仍由其担任队长,这种持续的领导力呈现无疑强化了节目人设。
四、镜头分配背后的综艺逻辑:平衡艺术与流量
虽然X-brother的镜头量引发争议,但这种现象本质是综艺制作的必然选择。一档综艺需要明确的主线叙事和角色定位:
- 大湾区团队承载“情怀杀”和成长线
- 新晋团队负责带来新鲜感
- X-brother则承担“冠军模板”的功能性角色
这种分工使得节目既能满足老粉的期待,又能打造新的记忆点。尤其在本季缺少现象级黑马选手的情况下,通过强化团队叙事来维持剧情张力,不失为明智的策略。
五、观众反馈与节目走向:真实性与剧本化的博弈
随着节目进展,关于“力捧”的争议将持续发酵。观众既渴望看到强者顺理成章的胜利,也期待出现逆袭反转的戏剧性场面。节目组需要在两者间保持微妙平衡:
- 过度倾斜镜头可能引发审美疲劳和反噬
- 完全平均分配则可能导致叙事松散
目前X-brother虽暂居优势,但披荆斩棘系列的经典套路正是“后期黑马逆袭”。随着重组赛制的推进,个人能力突破团队界限后,真正的黑马或许正在酝酿之中。
结语:
《披荆斩棘5》通过陈小春的眼泪和X-brother的崛起,再次印证了竞技类综艺的核心魅力——永远在真实情感与设计叙事间徘徊。观众追看的不仅是舞台上的光芒四射,更是幕后的人性博弈与成长蜕变。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种动态平衡的过程本身,就是综艺艺术最吸引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