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龙眼的产业革命:平南如何用”龙眼+”公式撬动16亿产值?

平南石硖龙眼”跨界革命”:从中医养生茶到网红奶茶,一颗龙眼撬动三产融合,用”龙眼+”公式书写16亿产值的乡村振兴新范式。 在广西平南…

平南石硖龙眼”跨界革命”:从中医养生茶到网红奶茶,一颗龙眼撬动三产融合,用”龙眼+”公式书写16亿产值的乡村振兴新范式。

在广西平南县江北公园,傍晚六点的风里飘着龙眼甜香与奶茶醇香交织的独特气息。这场名为”乡村振兴·甜蜜同行”的活动,表面是龙眼创意茶饮与中医文化的展示,实则是中国县域经济转型的微观样本。当年轻人排队购买龙眼奶茶,老人排队领取龙眼养生茶,孩子们在龙眼果实上作画时,平南石硖龙眼已经完成了从农产品到健康符号、文化IP的价值跃迁,最终成就了16亿元的全产业链产值。

一颗龙眼的百年基因改造工程

平南石硖龙眼的传奇始于上世纪20年代。留学日本的覃敬清先生或许不会想到,他带回来的嫁接技术培育出的108棵母树,会在百年后孕育出中国最优质的龙眼品种。今天的平南县拥有全国最大的石硖龙眼生产基地,15万亩龙眼林如同绿色银行,今年产量达18万吨。但真正让这些龙眼增值的,是平南人对其进行的”基因改造”——不是生物技术的,而是产业形态的。

传统龙眼产业面临”三低困境”:鲜果保存期短导致价格低,加工产品单一导致附加值低,销售渠道传统导致溢价能力低。平南的破局之道是打造”龙眼+”复合生态系统:+奶茶创造年轻消费场景,+中医拓展健康产业价值,+文旅构建情感连接。这种多维度开发,使平南龙眼摆脱了”时令水果”的局限,成为四季可消费的文化符号。数据显示,龙眼深加工产品为平南农户带来38%的额外收益,这正是产业链延伸的价值体现。

中医智慧与现代消费的化学反应

平南县中医医院药剂科科长申慧的诊台前总是排着长队。她调配的”气血养颜茶”以桂圆为主料,结合黄芪、当归等药材,成为活动现场最抢手的饮品。这杯茶背后是”药食同源”理念的现代表达——将《本草纲目》记载的龙眼”安神养血”功效,转化为年轻人追捧的”朋克养生”方式。

中医体验区的火爆揭示了一个趋势:县域农产品升级需要科技与文化的双轮驱动。平南龙眼干的总黄酮含量经检测达12.3mg/g,是普通龙眼的1.7倍,这种科学数据支撑起了健康宣称的可信度。而将中医诊断与龙眼产品结合的服务模式,更创造了”体验即消费”的新场景。据悉,活动两天内就有3家连锁茶饮品牌与平南达成合作意向,计划推出”中医联名款”龙眼系列饮品。

奶茶杯里的县域经济新公式

“龙眼脏脏茶”的走红绝非偶然。茶旺喜东湖店店长周周发现,加入新鲜石硖龙眼果肉的奶茶,复购率比普通产品高出45%。这组数据背后,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成功案例。平南龙眼”国家地理标志”的认证,为产品赋予了品质保证和地域特色双重溢价。

更值得关注的是奶茶带来的产业链重构。传统农业是”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线性链条,而平南的”龙眼奶茶”模式形成了”农户+茶厂+研发+品牌”的网状生态。当地一家合作社创新推出”认养龙眼树”计划,消费者通过APP认购果树后,既可获得鲜果,也能兑换等值奶茶,这种”从枝头到舌尖”的直连模式,使农民分享到终端消费的红利。2024年,平南龙眼在茶饮渠道的采购量同比增长320%,鲜果收购价相应提高28%。

文旅融合的沉浸式营销实验

在DIY龙眼手工制作区,孩子们用颜料在龙眼上画出的笑脸,恰似平南文旅融合的生动写照。这场活动本质上是一次成功的沉浸式营销:书画展区将龙眼融入艺术创作,美食展区展示从鲜果到果脯的全链条产品,文艺表演用舞蹈演绎龙眼种植历史。这种多感官体验设计,使农产品完成了从物质到精神的升华。

平南的探索印证了”第六产业”理论的可行性。所谓”第六产业”,即1+2+3=6,通过融合第一产业的农业、第二产业的加工和第三产业的服务,创造乘法效应。当地打造的”龙眼文旅路线”,将母本园、示范基地与农家乐、民宿串联,游客可体验从采摘到加工的完整流程。2025年上半年,平南龙眼主题游接待量达12万人次,带动周边消费超8000万元。

16亿产值的启示录

站在江北公园远眺,龙眼林绵延至天际线。这片绿色蕴含着中国乡村振兴的密码:农产品价值提升不能只靠增产,而要创造多维度的消费场景;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表达,中医智慧与奶茶的结合就是典范;政府角色应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如平南多部门联动搭建的展示平台,本质是创造市场接口。

当夜幕降临,公园里的龙眼灯笼亮起,照亮了游客手中的龙眼奶茶和养生茶。这光亮也映照着中国县域经济的未来——唯有将地方特色资源与现代产业要素深度融合,才能让每一颗龙眼都成为乡村振兴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开花结果。平南的16亿元产值证明,小县城也能写好产业融合的大文章。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