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则关于"莲花味精濒临破产,只剩一栋办公楼,老板儿子含泪直播,仅1人观看"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引发网友热议。3月26日,莲花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莲花味精)正式回应称:"我们现在挺好的,公司很火爆,那些都是博眼球的谣言。"
然而,这场风波的背后,却折射出一个老牌国货企业的跌宕起伏——它曾是中国"味精大王",也曾濒临破产,如今却借助"国货热"强势回归。
一、从"味精大王"到破产边缘:莲花味精的至暗时刻
莲花味精的前身是周口地区味精厂,成立于1983年。1998年,莲花味精登陆A股,成为中国"味精第一股"。巅峰时期,其年产量达12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40%,稳居全球第一。
然而,21世纪初,"味精致癌"谣言席卷全国,鸡精、蚝油等替代品崛起,莲花味精的市场份额急剧萎缩。2003年,公司首次巨亏1.45亿元,此后长期挣扎在亏损边缘。
2019年,莲花味精因负债18.54亿元,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被法院裁定重整,一度面临破产退市风险。当时,有员工透露:"所有厂区基本已停产,地皮也卖得差不多了,只有莲花大道18号的办公楼还有一小部分人上班。"
二、国货热潮+科普平反:莲花味精的意外翻红
2023年,莲花味精迎来转机:
- 科普博主辟谣"味精致癌":6月,多位科普博主发布视频,指出"味精无害,鸡精、蚝油等调味品中均含味精",引发网友对莲花味精的关注。
- 蜂花掀起的"国货热":9月,蜂花因"79元套餐"爆火,莲花味精迅速跟进,推出"79元买5斤半味精"套餐,直接登上热搜。
- 直播间"逆袭":此前仅个位数观众的官方直播间,突然涌入数万人,主播激动落泪,抖音旗舰店粉丝突破70万,老包装味精销量超160万单。
2023年,莲花控股净利润达1.31亿元,同比增长178%。2024年,公司预计净利润2亿-2.3亿元,同比增长53.93%-77.02%,创历史新高。
三、"只剩一栋办公楼"谣言背后:企业现状究竟如何?
面对"破产"传闻,莲花控股明确否认,并强调公司经营良好。从数据来看:
- 线下渠道:全国2700余家经销商,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
- 线上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自营线上收入4266万元,同比增长282%。
- 市场份额回升:2024年,莲花味精在家装零售市场占有率超35%,增速13.7%,是TOP5品牌中唯一正增长的。
不过,莲花味精的转型并非一帆风顺:
- 跨界算力业务引争议:2023年,公司进军AI算力租赁,但因信息披露不规范被证监会警示。
- 传统业务仍占主导:2024年前三季度,算力业务收入仅5570万元,占总营收不足3%,调味品仍是核心。
四、老牌国货如何"长红"?莲花味精的启示
- 抓住国货情绪,但产品才是根本
莲花味精的翻红得益于"国货热",但真正支撑其业绩的是产品质量与性价比。79元5斤半的定价策略,直接击中消费者对"良心国货"的期待。 - 破除行业谣言,重塑品牌信任
"味精致癌"的谣言曾让莲花味精沉寂20年,而科普博主的平反,让消费者重新认识味精的安全性。 - 线上线下结合,拥抱新零售
传统经销商网络+直播电商的组合,让莲花味精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 跨界需谨慎,主业不能丢
算力业务虽带来新增长点,但调味品仍是莲花控股的根基。过度追逐风口可能重蹈早年盲目扩张的覆辙。
莲花味精的故事,是中国老牌企业"绝处逢生"的缩影。它曾因谣言跌落神坛,又因国货热潮重回大众视野。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热度退去后,依然保持竞争力?
正如莲花员工所说:"20多年来,从没像今天一样扬眉吐气。" 但扬眉吐气之后,如何走得更远,或许是所有"翻红"国货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