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企业发布全球首台AI病理染诊一体机,实现无需试剂和场地的云端细胞诊断,开启病理“天染”时代。
在手术室的灯光下,医生手中的组织样本还微微带着生命的温度。他没有急匆匆地将样本送往病理科,也不需等待化学试剂的反应,只是轻轻拿起一台巴掌大小的扫描仪。几分钟后,云端返回了AI的诊断结果:“未见癌细胞”。

这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
2025年9月12日,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届细胞病理学会议上,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数字细胞病理染诊一体机”,标志着全球首个云端“AI病理科”诞生。这是一次从“人机模式”到“人工智能”的根本性跨越,细胞染色技术从此迈入无试剂、无设备、无场地限制的“天染”时代。
一场颠覆传统的诊断革命
传统的病理诊断是怎样的?
它依赖病理科医师的经验,需要将组织样本经过固定、切片、染色等多道工序,再在显微镜下反复观察,整个过程耗时耗力,更离不开人工操作和专业场地。化学试剂不仅带来环境污染,也存在健康风险;而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常常因操作人员不同而产生差异。
兰丁推出的一体机,彻底打破了这一传统模式。
该系统集样本扫描、AI虚拟染色和智能诊断于一体,只需将样本置于载玻片,通过内置显微光学部件扫描,数据即时上传云端。AI算法对细胞关键结构进行精准渲染与识别,快速生成可用于病理诊断的高质量图像,全程无需化学试剂,也无需人工干预。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项技术甚至可搭载于手机设备。这意味着,未来病理诊断可以“随身而行”——医生在偏远地区、急诊现场甚至战地环境中,都能实时完成高精度细胞诊断。
“无人能分辨虚实”,AI染色通过权威盲测
在近期于武汉召开的AI虚拟染色临床应用研讨会上,10位资深病理专家对AI虚拟染色与人工染色的图像进行了一场严谨的盲测。
结果令人震撼:没有一位专家能完全分辨出哪些图像来自AI虚拟渲染,哪些出自人工化学染色。
“这项技术不仅高效、准确、一致,还极大降低了成本。”曾任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的邓云特表示,“一体机把传统病理科升级为‘移动AI病理科’,真正实现了‘患者在哪里,诊断能力就在哪里’。”
从“手工”到“天染”,三代技术跨越
如果我们回顾细胞病理染色的发展历程,这实际上是一次跨越三个时代的演进:
- 手工时代:完全依赖人工操作,结果受人员技术、经验主观性影响极大;
- 机器时代:通过自动化设备完成染色,提高了效率,但仍无法摆脱试剂、场地和设备的限制;
- 天染时代(AI虚拟染色):基于人工智能与高精度扫描,实现“零试剂、零等待、零距离”的云端诊断。
正如清华大学医学院卓越访问教授马晶所评价的:“这不仅是技术替代,而是彻底重塑了我们观察、理解与诊断疾病的方式。”
基层医疗的赋能者,“健康中国”的科技助力
在我国,优质病理医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三甲医院,许多基层地区长期面临病理诊断能力不足的困境。而AI病理科的出现,将极大改善这一现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刘智勇教授指出,一体机可广泛应用于术中快速诊断、基层癌症筛查、偏远地区医疗协同等场景,“它降低了对专业人员和昂贵设备的依赖,让高质量诊断服务覆盖更多人群,是为‘健康中国’目标提供科技助力的重大突破。”
背后是十年坚持,AI医疗的“中国力量”
兰丁智能医学作为武汉本土培育的高科技企业,长期专注于AI医疗技术的研发与落地。目前,公司正承担国家“肿瘤细胞病理诊断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建设项目”,涵盖10个癌种、50项标准与平台建设任务。而一体机的问世,将为我国肿瘤早诊早治技术体系提供稳定、高效、统一的技术支撑。
从化学试剂到人工智能,从固定科室到移动云端,细胞病理诊断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变局。这项来自中国武汉的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未来医疗的形态——更智能、更便捷、更人性化。
正如一位与会专家感叹:“这不是进步,这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