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短剧“爹”荒:日薪三千难觅会演戏的大爷,短剧爆发催生银发演员新蓝海

横店短剧陷“爹荒”,银发演员成市场新宠。 “找个会演戏的‘爹’比找投资还难。”2025年夏天,这个听起来有些荒诞的新梗正在横店短剧圈内流传。 曾经充斥着年轻面孔的横店影视城,如今正…

横店短剧陷“爹荒”,银发演员成市场新宠。

“找个会演戏的‘爹’比找投资还难。”2025年夏天,这个听起来有些荒诞的新梗正在横店短剧圈内流传。

曾经充斥着年轻面孔的横店影视城,如今正面临一场意想不到的“演员荒”——不是颜值担当的年轻主演,而是那些能演父母辈的中老年演员。退休后喜欢表演、能记住台词的大叔大爷,成了横店最抢手的资源。

银发演员的“卖方市场”

在横店演员招募群里,一则招募信息引人注目:角色李靖,要求演员35岁以上,“成熟威武将军,当父亲多年”,日薪500元;医师老婆婆,视觉年龄60岁以上,“白发驼背老妪”,日薪400元;如来佛祖,视觉年龄55岁以上,日薪700元。

相比之下,院线电影出手更为阔绰——一位55-60岁的特约演员,饰演看病母亲3天,报价3000元,且注明“若演员优秀,价格可议”。

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特约经纪业务负责人邬影潇向媒体证实,普通群演日薪仍在200元左右徘徊,但能驾驭“霸总父亲”的特约演员报价已达400-800元。部分预算充足的短剧甚至会为更高层次的演员开出3000-5000元的高价。

“这些演员戏约不断,日程紧凑,基本不缺工作。”邬影潇表示。

短剧爆发与演员结构的失衡

短剧导演姜晓祁向九派新闻透露,虽然横店高龄演员短缺,但这并非因为中老年演员数量绝对减少,而是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相对稀缺。

“剧多。一般每一部剧里面都有演父亲和母亲的老年角色。”姜晓祁解释道,“有的演员上戏后就会待在这个组,另一个组要拍的话,可能就会缺一点。”

影视负责人傅伟兵的分析更为深入:过去影视圈偏重青年角色,导致许多演员到30多岁因机会少而转行。如今短剧爆发式增长,突然需要海量“父母叔伯”角色,市场自然接不住。

“目前中年演员急缺,45岁的爸妈角色常让40岁左右演员演,40岁左右的大叔大婶角色则由30多岁演员饰演,降龄出演,实属无奈。”傅伟兵说。

地域分布:西安郑州成“银发演员”富矿

有趣的是,尽管横店被视为中国影视制作的重要基地,但在短剧领域,最高水准的制作并不在这里。

“横店的短剧制作水准在全国范围内比较高,但是短剧做得最好的还不是横店,是西安和郑州。”姜晓祁透露,“西安和郑州的这些(中老年)演员比较多一点。”

这一现象背后可能反映出中国影视产业地域发展的新格局。传统影视基地面临转型,而新兴短剧制作中心正在中西部地区崛起,并形成了各自的人才优势。

银发演员的“晚春”还是短暂红利?

面对中老年演员的短缺,市场正在自发调节。一方面,薪酬水涨船高,吸引了部分退休人员加入表演行列;另一方面,制作公司也开始调整选角策略,降低年龄要求。

然而,这种短缺也反映出中国影视产业人才培养的结构性问题。多年来,行业过度聚焦青年演员,忽视了不同年龄阶段演员的均衡发展,导致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就会出现特定年龄段演员的严重短缺。

有业内人士担忧,当前的中老年演员热可能只是短剧爆发期的短暂现象。一旦短剧市场饱和或内容方向转变,这些刚刚迎来“晚春”的银发演员可能再次面临无戏可拍的困境。

短剧繁荣背后的思考

横店的“爹荒”现象,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影视产业的最新变化。短剧的爆发式增长不仅改变了内容形态,也正在重塑演员市场的供需关系。

这种现象也引发了关于中国影视行业年龄歧视问题的思考。长期以来,中年以上演员,特别是女演员,经常面临职业困境。短剧的兴起意外地为这些演员提供了新的机会,但这种机会能否持续并扩展到更广泛的影视领域,仍有待观察。

与此同时,表演艺术的传承也值得关注。中老年演员往往拥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表演功底,他们的回归是否能够提升短剧的整体表演水准?他们又能否借此机会将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演员?

横店的“找爹难”困境,可能是中国影视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一个缩影。它既反映了市场的新需求,也暴露了行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如何建立更加健康、多元的演员生态系统,或许是横店乃至中国影视产业面临的下一个课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和退休人群体的不断扩大,银发演员或许不仅是一种临时解决方案,更可能成为影视行业的新常态。那些退休后追寻表演梦想的大叔大爷们,可能正在不知不觉中开创中国影视的新纪元。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