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致吉林至西安列车天津折返,铁路部门启动应急预案保障旅客权益。
8月3日凌晨1点,天津火车站内灯火通明。张先生拖着行李箱站在站台上,望着刚刚驶离的K1572次列车,脸上写满无奈。这列从吉林开往西安的火车在行驶至天津站时突然宣布折返,让包括他在内的数百名旅客被迫改变行程。这场突如其来的列车折返事件,不仅打乱了旅客的出行计划,更成为铁路系统应对极端天气的一次实战检验。

“睡梦中被列车员叫醒,说火车要掉头回去了。”张先生向记者描述当时的场景时仍感到不可思议。他原本计划从山海关经天津、太原等地到达陕西绥德,却在凌晨时分被滞留在天津站。站台上,像他一样茫然的旅客不在少数,有人忙着打电话联系家人,有人则开始查询其他车次信息。车站广播里循环播放着列车折返的通知,工作人员穿梭在人群中解答疑问。
铁路12306官方客服随后证实,此次折返是由于”降雨预警等天气原因”。记者查询中央气象台数据发现,8月3日至4日,京津冀地区确实迎来一轮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天津市气象台更是在3日夜间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提示可能发生城市内涝、山洪等次生灾害。
“列车运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一位不愿具名的铁路系统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极端天气条件下,铁路部门会启动应急预案,包括限速运行、临时停运或折返等措施。K1572次列车途经的山西、陕西等地山区路段,在强降雨条件下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折返决定是基于综合安全评估做出的。
对于旅客而言,这却意味着行程的突然中断。天津站内,部分旅客选择就地等待后续车次,更多人则被迫重新规划路线。张先生最终购买了一张站票继续旅程,”还好车站有座位,也有吃有喝饿不着,就是时间难熬。”他苦笑着说。12306平台显示,退票和改签量在短时间内激增,系统一度出现卡顿。
铁路部门迅速启动了善后机制。根据12306发送的短信通知,受影响旅客可选择返回始发站或在沿途车站下车,系统将自动办理未乘区间票款退还,不收取退票费。对于联程车票,在开车前办理退票同样免收手续费。这种相对灵活的处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旅客的不满情绪。
“天气原因导致的列车延误或取消,在全球铁路运营中都是常见现象。”交通运输专家王教授分析指出,相比航空,铁路运输受天气影响较小,但在极端情况下仍需采取应急措施。他建议旅客在汛期出行前关注天气预报和铁路公告,预留足够的转乘时间。
这场因暴雨引发的列车折返事件,折射出我国铁路应急管理体系的进步与不足。一方面,铁路部门能够快速响应天气变化,果断采取安全措施;另一方面,旅客安置和信息沟通仍有改进空间。记者注意到,部分滞留旅客反映车站引导标识不够清晰,改签窗口排队时间较长等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近期唯一受天气影响的列车。7月下旬以来,全国多地遭遇强降雨,导致数十趟列车停运或延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数据显示,今年汛期铁路应急响应次数同比增加15%,但重大安全事故保持零记录。
“安全与效率之间需要找到平衡点。”铁路系统人士坦言,每次做出折返决定都很艰难,既要确保安全,又要尽量减少对旅客的影响。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包括增加备用列车、优化退改签流程等。
对于普通旅客而言,这次事件提供了宝贵的出行经验。旅行达人李女士建议,夏季出行可购买铁路意外险,关注”铁路12306″APP的实时通知,并提前了解沿线天气情况。遇到列车延误或取消时,保持冷静,及时与工作人员沟通解决方案。
夜幕再次降临天津站,滞留旅客逐渐散去。这场因暴雨引发的列车折返事件,既是对铁路应急能力的检验,也为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参考。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何构建更加弹性、人性化的运输体系,将成为铁路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