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笼烧卖点燃一座城!呼和浩特用非遗美食打造文旅新名片,百年味道引爆国际美食节。”
1. 直径15米的巨型蒸笼,蒸出青城百年烟火味
7月19日,呼和浩特塞上老街的空气中弥漫着羊肉与大葱的鲜香。一只直径15米的特制蒸笼在开幕式现场揭开,腾腾热气中,上千只烧卖皮薄如纸、形若石榴,引得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一震撼场景。这不仅是第三届内蒙古名小吃美食文化周的开幕盛况,更是一场关于城市记忆的非遗盛宴。

“呼市烧卖早不是简单的早点,而是能代表内蒙古的‘舌尖非遗’。”活动现场,一位白发老人向孙子讲述烧卖历史——从清代万里茶道上的”捎卖”,到如今列入非遗名录,这笼”捏出来的艺术”已传承了百余年。
2. 烧卖季为何能引爆全城?三大创新打法揭秘
① 全民代言:100位”烧卖宣推官”破圈传播
教师、网红、出租车司机……不同行业的市民组成代言团,通过短视频挑战赛、直播探店等形式,让#呼市烧卖#话题播放量破3亿。本地博主”草原吃货小分队”用vlog记录”一天吃遍8家老字号”,单条视频点赞超50万。
② 技艺对决:百名师傅同台秀绝活
“和面要‘三光’(手光、盆光、面光),擀皮得透出报纸字迹!”76岁的非遗传承人王金义现场演示”菊花褶”技法,年轻学徒们则创新推出沙葱羊肉、奶香芝士等新派口味。这场新老对话,让传统手艺焕发新生。
③ 文旅融合:Citywalk打卡解锁城市彩蛋
主办方推出”烧卖地图”:游客可搭乘主题公交,在”老绥元””德顺源”等200余家店铺集章换礼。北京游客李女士感慨:”按图索骥吃烧卖,竟发现了藏在小巷里的元代清真寺!”
3. 从佐茶点心到文化IP:烧卖的百年逆袭之路
- 清代:晋商带入”捎卖”,成为茶商歇脚的充饥小食
- 民国:归化城(今呼市)茶馆兴起”一两烧卖一壶砖茶”的早茶文化
- 21世纪:入选非遗、登陆《舌尖上的中国》,年产值超10亿元
- 2025年:借力中蒙博览会,推动烧卖预制菜出口俄蒙市场
活动现场的”烧卖博物馆”展区,一张1952年的老照片格外醒目——国营饭店窗口前排着长队,人们用粮票换烧卖。如今,同样的场景以新形式重现:年轻人排队购买”太空主题烧卖礼盒”,扫码还能AR查看制作过程。
4. 美食+文旅:一节带火一城的”呼和浩特样本”
这场持续月余的美食季,实则是精心设计的城市营销:
- 经济账:预计带动消费超5亿元,烧卖店铺日均客流翻倍
- 文化账:通过京剧与说唱混搭、烧卖摄影周等活动,强化”民族风情+现代活力”的城市标签
- 国际账:闭幕式将联动蒙古国举办”万里茶道美食论坛”,推动中蒙餐饮标准互认
玉泉区商务局负责人透露:”我们要把烧卖打造成像西安肉夹馍、柳州螺蛳粉那样的地域符号,让游客为了一笼烧卖奔赴青城。”
5. 记者手记:小烧卖里的大乾坤
在德顺源第三代传人张勇的案板上,记者看到一组特殊工具:牛骨擀面杖、铜制花边刀。”爷爷那辈用这些做烧卖,现在机器也能量产,但老顾客只认手工的‘温度’。”他说。
这种坚守与创新的平衡,恰是呼和浩特城市发展的缩影。当15米蒸笼的热气氤氲了塞上老街的夜空,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笼烧卖,更是一座城市用烟火气书写的文化自信。
小贴士:烧卖美食季将持续至8月25日,推荐打卡路线:
早6点→【德顺源】体验开笼仪式→上午9点→【塞上老街】看非遗展演→中午12点→【老绥元】品尝创新口味→下午3点→【烧卖博物馆】DIY体验→晚8点→【大召广场】观看沉浸式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