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强买强卖成顽疾,监管不严游客买单,旅游乱象何时休?”
近日,重庆洪崖洞景区的一则新闻引爆网络——一名红衣女子因强行拉客拍照未果,竟当着民警的面要求游客”下跪道歉”。事件曝光后,迅速引发全国游客的共鸣,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在各地景区遭遇的类似经历:强行拍照收费、带路敲诈、抱腿卖花、天价停车费……这些乱象为何屡禁不止?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利益链条?

一、洪崖洞事件:从”拍照纠纷”到”公然威胁”
朱先生一家在洪崖洞游玩时,遭遇一名红衣女子的强行推销。该女子未经同意便拉扯游客要求拍照,被拒绝后竟破口大骂,甚至在民警调解时仍嚣张要求游客”跪下道歉”,并威胁”喊人过来”。朱先生事后在社交平台曝光此事,引发轩然大波。
类似事件在洪崖洞并非个例:
- ”大圣”拦路收费:有游客带孩子游玩时,被扮演”孙悟空”的男子强行搂住拍照,事后索要10元,不给钱就堵路。
- 抱腿卖花:小女孩跪地抱住游客大腿,强行推销99元一束的花,不买就哭闹不止。
- ”带路费”敲诈:游客问路被索要10元”指路费”,不给钱就恶语相向。
这些行为已超出正常商业范畴,近乎”景区黑社会化”。
二、全国景区”强制消费”乱象调查
洪崖洞的问题并非孤例,全国多个热门景区都存在类似套路:
1. 强行拍照,不给钱不让走
- 厦门鼓浪屿:游客被”卡通人偶”强行合影,拍完索要20元。
- 西安回民街:穿汉服的商贩主动帮游客拍照,随后要求付费50元。
- 三亚海滩:游客用手机拍海景,竟被当地渔民索要”海域使用费”。
2. 抱腿卖花、强买强卖
- 丽江古城:小孩追着游客卖花,不买就抱住腿不放。
- 杭州西湖:老人强行给游客系”祈福红绳”,随后收费30元。
3. 天价停车费、隐形消费
- 张家界:景区停车场收费高达80元/天,远超市区标准。
- 乌镇:游客在民宿吃饭,结账时被加收”服务费”20%。
这些乱象的共同点是:金额不大(10-100元),但足以让游客感到被宰,且维权成本高,多数人选择忍气吞声。
三、乱象为何屡禁不止?三大根源剖析
1. 景区管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部分景区对商贩的违规行为默许甚至纵容,因为:
- 利益分成:部分商贩向景区缴纳”摊位费”或”保护费”,形成灰色产业链。
- 执法不严:即便游客报警,警方多以”调解”处理,难以根治问题。
2. 违法成本低,商贩有恃无恐
- 金额小,难立案:多数纠纷涉及几十元,警方通常按”民事纠纷”处理,商贩不怕处罚。
- 流动性强,难监管:许多商贩无固定摊位,被查就换地方继续经营。
3. 游客”怕麻烦”,助长歪风
- 多数游客选择”破财消灾”,不愿因小钱耽误行程或引发冲突。
- 维权意识不足: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投诉,或认为投诉无果。
四、如何终结景区”强制消费”乱象?
1. 景区应加强监管,设立”黑名单”
- 对违规商贩永久禁入,并公示处罚结果。
- 设立快速投诉通道,确保游客问题能及时解决。
2. 执法部门应”零容忍”,提高违法成本
- 对强买强卖、威胁游客的行为按《治安管理处罚法》严惩,而非简单调解。
- 对屡教不改者,可考虑以”寻衅滋事”或”敲诈勒索”立案。
3. 游客需提高警惕,勇敢维权
- 拒绝不明消费,遇强买强卖可录像取证并报警。
- 通过12315、文旅局官网等渠道投诉,推动问题解决。
结语: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洪崖洞本是重庆的旅游名片,但若乱象不除,最终损害的将是整个城市的形象。全国景区也应引以为戒——旅游业的生命力在于口碑,而非”宰客”的一锤子买卖。只有加强监管、提高违法成本、增强游客维权意识,才能让旅游真正回归”快乐体验”的本质。
否则,谁还敢放心去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