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不是免罪符,公正判决才能告慰无辜生命。”
2024年6月9日,四川成都某小区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凶杀案。27岁的女硕士侯紫雅在自家门口被一名陌生女子连捅10刀,当场身亡。然而,案发一年多后,凶手仍未伏法,其家属以”精神病”为由试图逃避法律制裁,引发社会强烈愤慨。

一、案发经过:光天化日下的疯狂杀戮
案发当日,侯紫雅独自在家,发现一名陌生女子(后经查为张某)在其家门口徘徊,并不停吐痰。侯紫雅察觉异常后立即联系母亲,母亲随即通知小区保安。保安到场询问时,张某态度嚣张,反问:”我在门口站着犯法了吗?”
侯紫雅见保安到场,以为安全,便走出家门。不料张某突然掏出预藏的刀具,疯狂捅刺侯紫雅10刀,刀刀致命。侯母赶到现场时,女儿已倒在血泊中,凶器仍插在头上。
二、凶手家属称其”精神病”,但疑点重重
案发后,张某家属辩称其患有精神疾病,并试图通过司法精神病鉴定逃避刑事责任。然而,调查发现:
- 张某无精神病史:其家人从未带她就诊,也未曾服用过精神类药物。
- 作案过程具有预谋性:张某提前携带凶器,并在侯紫雅出现时精准袭击,不符合精神病人随机作案的特征。
- 案发后表现异常冷静:张某未表现出精神错乱,甚至声称自己是”正当防卫”。
侯母痛斥:”我女儿死了,凶手却突然‘精神病’了?”
三、受害者母亲公开女儿照片:她本该有灿烂人生
侯紫雅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乖巧懂事,成绩优异,家里堆满奖状和荣誉证书。她性格内向,从未与人结怨,更未谈过恋爱,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学习和工作。
案发后,侯母一夜白头,从原本富态精致的模样变得憔悴不堪。她公开女儿生前的照片,希望世人记住这个美丽的女孩:”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她的样子,这样她就还活着。”
四、法律困境:精神病鉴定是否被滥用?
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该条款在实践中常被质疑:
- “临时精神病”现象:部分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突然”被精神病”,而此前无任何就医记录。
- 鉴定标准存争议:不同机构对同一嫌疑人的鉴定结果可能不同,导致司法公正性受挑战。
本案中,张某的”精神病”辩护是否成立,仍需司法机关严格审查。
五、社会反思:如何避免悲剧重演?
- 完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制度
- 建立全国统一的司法精神病鉴定标准,避免”花钱买鉴定”的乱象。
- 对作案时具有明显预谋性的案件,应从严审查”精神病”辩护。
- 加强小区安保措施
- 推广智能监控、人脸识别系统,及时发现可疑人员。
- 物业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避免保安到场仍无法阻止惨剧的情况。
- 严惩借”精神病”逃避刑责的行为
- 若证实嫌疑人伪造精神病史,应加重刑罚。
- 对利用”精神病”辩护成功的案例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六、侯母的诉求:还女儿一个公道
侯母表示,她不接受任何经济赔偿,只希望凶手受到法律严惩:”如果精神病可以随便杀人,那社会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目前,该案仍在审理中,舆论持续关注司法部门能否排除干扰,做出公正判决。
结语
精神病不应成为暴行的”免死金牌”,法律的尊严在于公正执行。侯紫雅的悲剧警示我们:必须堵住司法漏洞,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