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呼吁媒体勿跟拍其子,以母亲身份恳请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强调陪伴成长是私人事务,不应成为公众话题。
她曾是《陆贞传奇》中坚韧聪慧的陆贞,是《风吹半夏》里霸气果敢的许半夏,是《第二十条》中令人动容的演技担当——但在这些光芒万丈的身份之外,有一个角色,她守护得比任何奖项都更用心:母亲。

9月19日,“赵丽颖与儿子手拉手过马路”的话题悄然登上热搜。
一组由娱乐自媒体偷拍的画面在网络流传:她穿着简单,牵着孩子快步走过人行道。
那一刻,她不是荧幕上的演员,只是一位小心翼翼保护着孩子的普通妈妈。
一、热搜背后:是关注,还是越界?
这已不是赵丽颖第一次因私人生活被推至公众视野。
自从2021年与冯绍峰和平离婚后,她极少公开谈及儿子“想想”,社交媒体上也从不曝光孩子的正脸或个人信息。
她曾说:“我希望他拥有不被注视的童年。”
然而,部分自媒体和跟拍者仍持续追逐她与孩子的每一次非公开现身。
街头、小区、学校附近,甚至游乐场——镜头无处不在。
这一次“手拉手过马路”的画面,正是这类跟踪拍摄的又一次呈现。
不少网友愤而发声:
“请离她的生活远一点!”
“孩子需要的是安静长大,而不是热搜话题。”
公众舆论正在逐渐形成共识:明星也是人,孩子更不应成为娱乐消费的筹码。
二、她的回应:温柔而坚定,以母亲之名
19日晚,赵丽颖通过社交平台发文回应。
她没有愤怒指责,也没有沉默回避,而是以极其克制却坚定的语气写道:
“‘妈妈’也是我的人生角色之一,陪伴孩子成长是每个妈妈都必然要做的事情。现在以孩子母亲的身份,恳请媒体记者不要把镜头对准未成年人,他们的私人生活应该得到保护,谢谢。”
短短几句话,没有一句抱怨,却清晰传递出一位母亲的忧虑与底线。
她不是在“明星赵丽颖”发声,而是以“孩子母亲”的身份请求尊重。
这种立场,柔软而有力量。
三、为什么我们该支持她?
这并不是赵丽颖第一次呼吁公众尊重隐私。
早在几年前,她就曾表示:“演员只是一份职业,台下的人生,请留给我自己。”
而这一次,她为孩子发声,更触及一个愈发值得重视的社会议题:
未成年人隐私权与明星家庭子女的生存空间。
在法律层面,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这包括其日常生活、行踪轨迹、家庭关系等。
即便父母是公众人物,孩子也并非公众人物,他们的权利理应被优先保障。
在道德层面,将镜头对准一个不满六岁的孩子,无论出于商业动机还是娱乐目的,都已越过合理关注的边界。
四、从“赵丽颖们”到每一个孩子:我们该如何守护童年?
赵丽颖的遭遇并非个例。
多年来,多位明星子女都曾遭遇偷拍、曝光甚至恶意评论。
有的孩子因被过度关注而产生心理压力,有的家庭不得不频繁搬家、转学,以换取片刻安宁。
这类现象背后,是一种扭曲的“窥私文化”在推动。
它把真人生活当作“剧情”,把孩子变成“话题”,却忽略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需要被保护的个体。
我们或许该意识到:
尊重一个孩子的隐私,不只是尊重一位明星母亲的心愿,更是守护每一个未成年人本该享有的、安静长大的权利。
五、她的另一面:演员之外,母亲之内
尽管屡受干扰,赵丽颖始终努力在事业与母亲角色之间平衡。
她减少曝光、推掉不必要的商业活动,把更多时间留给孩子。
即便是在斩获飞天奖、金鹰奖、百花奖的2024年,她领奖时也极少谈及家庭,始终把私人领域保护得密不透风。
她曾说:“我最骄傲的身份不是演员,是妈妈。”
而这份骄傲,不需要通过热搜来证明。
结语:请把镜头,还给该在的地方
我们喜爱一位演员,可以关注她的作品、欣赏她的角色、为她获奖而喝彩。
但我们不该把镜头伸向她的家庭、她的孩子、她的私人生活。
赵丽颖的这次发声,不仅是一位明星的呼吁,更是一次社会意识的唤醒。
我们能否共同构建这样一个环境:
让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不被镜头打扰;
让每一位母亲的爱,都不必在注视中小心翼翼。
也许有一天,当我们再次在街头偶遇她与孩子——
我们能做的,不是举起手机,而是微笑转身,留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