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入读大学并非为退役准备,她目前正正常训练并积极备战全运会,学业与竞技体育生涯将并行发展。
几天前,中国跳水“天才少女”全红婵现身广州暨南大学完成报到的消息,在网络上刷屏。照片中,她与“师兄”苏炳添并肩而立,笑容腼腆而明亮。

一边是奥运冠军的光环,一边是大学新生的身份,人们在为她喝彩的同时,也不禁生出疑问:入学是否意味着她将逐渐淡出跳水赛场?甚至是为“退役”做准备?
答案,或许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入学≠退役”,她仍在拼搏的路上
就在众人猜测纷纷之时,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明确表示:“现在全红婵正在正常训练,努力备战即将开始的全运会。(大学学业)不会对她的训练造成什么影响。”
换言之,全红婵的运动员身份没有丝毫改变,她的人生剧本里,“学业”与“事业”是并行前进的双轨道,而非二选一的分岔路。
暨南大学的“冠军培养模式”:为运动员量身定制
其实,全红婵的入学并非“突然决定”。早在今年2月,暨南大学就已公示2025年优秀运动员保送拟录取名单,她位列其中,被运动训练专业录取。
这意味着,她的大学生活从开始就是其职业规划的一部分。
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亚洲飞人苏炳添透露,学校为优秀运动员提供了极具弹性的特殊培养模式。不仅开设了专门的“二沙精英班”,还允许他们根据训练和比赛日程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可随时补课,确保学业与为国争光绝不冲突。
在这里,她并不孤单。谢思埸、陈艾森等一众跳水名将都是她的校友。他们走过的路,已然证明——大学的课堂,可以是运动员续航人生的加油站,而并非职业生涯的终点站。
伤愈归来:沉默期的蓄力,是为了更高的跃起
今年,全红婵的赛事安排的确有所减少。她因伤先后缺席了5月的全国跳水冠军赛和7月的世锦赛,这一度让喜爱她的观众感到担心。
但短暂的沉寂,往往是为了更强劲的回归。在广东队期间的训练和恢复,是一场“沉默的较量”。如今,她已重整旗鼓,将目标瞄准了接下来的全运会。这场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赛事,将是检验她状态恢复与否的最佳试金石。
洛杉矶奥运会?梦想永远在前方
至于三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知情人士坦言“为时尚早,还说不好”,但他也强调:“作为一名运动员,这肯定都会是最大的目标。”
这符合竞技体育的规律,也尊重了一名运动员的无限可能。17岁的全红婵,未来仍有无限潜力。她曾说过:“只要你在意的话,还是会有目标的。” 奥运冠军对她而言,不是终点,而是鞭策自己“做好自己”的新起点。
“我不是天才,是一遍遍练出来的”
最打动人的,始终是全红婵的那份清醒与赤诚。
在赞誉如潮水般涌来时,她没有被“天才”的标签迷惑,只是平静地告诉世界:“我也不是你们所说的天才,都是一遍一遍去练的。”
这句话,或许就是对她人生最好的注脚——无论是十米跳台上的完美翻腾,还是踏入大学校园的全新尝试,她都在用最纯粹的努力,去完成每一次跳跃,去迎接每一个挑战。
结语:人生的跳板,不止一块
全红婵入读大学,非但不是告别,反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时代运动员的更多可能:他们不再是“单项选手”,而是可以在赛场、学业乃至更广阔人生舞台上自由转换的“多面冠军”。
我们期待她在全运会上再现“水花消失术”,也同样祝福她在暨南大学学有所成。因为这位于巴黎和东京两届奥运都摘得金牌的少女,正用行动告诉我们:
人生拥有不止一块跳板,而真正的强者,总能漂亮地完成每一次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