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350公里,他开了20年:武汉45岁高铁司机的“驭龙人生”

45岁高铁司机姚承20年安全行驶170万公里,以专业与坚守成就中国速度背后的“驭龙尖兵”。 清晨7点40分,武汉站。一列复兴号高铁如银龙静卧,晨光洒满流线型车身。45岁的姚承站在驾…

45岁高铁司机姚承20年安全行驶170万公里,以专业与坚守成就中国速度背后的“驭龙尖兵”。

清晨7点40分,武汉站。一列复兴号高铁如银龙静卧,晨光洒满流线型车身。45岁的姚承站在驾驶舱内,目光扫过仪表盘,手指轻触控制键——这是他安全值乘的第4701趟列车。


20多年来,他以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穿越山河,却比任何人都更懂得“慢”的艺术:慢在细节,慢在专注,慢在每一毫米的操纵精度里。

一、从退伍军人到“高铁尖兵”
2000年,姚承退伍,进入武汉铁路局武昌南机务段,从学习司机做起。
内燃机车轰鸣的驾驶室、日夜颠倒的货运班次、漫长枯燥的跟车学习……他没有抱怨,反而把部队里培养出的自律与严谨全部注入铁轨之间。

“每次看到动车组飞驰而过,心里就特别羡慕。”
说这话时,他已从货车司机成长为高铁驾驶员,但眼里仍闪着光。
2011年,他考取动车组司机驾照;2013年,通过严格选拔,正式成为高铁司机。

二、20多种车型,170万公里:他的“轨道人生”没有捷径
复兴号、和谐号、电力机车、内燃机车……20多种车型,姚承全部驾轻就熟。
这不是天赋,是十年如一日的积累:

  • 休班时反复背诵线路坡道、信号设备、制动曲线;
  • 每一趟车结束后总结操纵经验,写下厚厚几本笔记;
  • 甚至在家吃饭时,也会突然模拟起手势指令:“车门关闭,到点开车。”

2022年,武汉铁路局组建高铁“尖兵班”,专攻时速350公里高难度值乘任务。
姚承以全项优异的成绩入选,成为首批标杆车司机。
在京广高铁达标达速任务中,他承担60多次关键试验,参与制定安全标准,成为中国高铁“提速时代”的幕后护航者。

三“开得快不算本事,开得稳才是”
高铁司机眼中没有“风景”。
他们的世界,只有数据、信号与责任。

“每趟车背后是上千名旅客,是无数个家庭。”
姚承说,“我们快一秒钟,国家经济动脉就多跳动一次;但我们稳一毫米,生命和安全就多一分保障。”

四、下一个5年:时速400公里的中国正要到来
如今,姚承已安全行车17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40圈。
但他依然每天学习:CR450动车组即将投入运营,时速400公里的时代正在门口。

他培训新司机、参与模拟驾驶测试、为新线路储备人才……从“驭龙者”变成“育龙人”,不变的是他对安全的极致执着。

五、致敬“中国速度”背后的“慢功夫”
姚承的故事,是中国高铁发展的一个缩影:
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叙事,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与精进。

所谓“中国速度”,从来不只是技术的飞跃,更是无数个像姚承这样的普通人——
用冷静的眼睛、沉稳的双手、滚烫的初心,托举起的时代奇迹。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