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主动召回11.69万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将通过OTA免费升级辅助驾驶系统软件,以应对极端场景下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2025年9月19日,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计划,决定对生产于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期间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实施召回,共计116,887辆。

这不是新势力车企的第一次大规模召回,却很可能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课。
01 一次不回避的承担:11万辆背后的责任逻辑
在小米SU7上市之初,就以“智能科技、极致体验”迅速打开市场,成为众多年轻用户和科技爱好者眼中的“国货之光”。然而智能越是强大,责任越是沉重。
此次召回分为两个批次:
- 召回编号 S2025M0149I:涉及车型 XMA7000MBEVR2 等,共计98,462辆;
- 召回编号 S2025M0150I:涉及车型 BJ7000MBEVR2,共计18,425辆。
原因直指其引以为傲的智能驾驶系统: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开启的某些极端特殊场景中,系统对环境识别、风险预警或主动处置的能力存在局限,若用户未能及时接管,可能潜藏碰撞风险。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硬件故障,而是算法与场景之间的博弈未尽全功——恰恰揭示了智能汽车时代的新命题:软件,正在成为汽车安全的“新底盘”。
02 OTA召回:技术越智能,责任越需“主动”
与以往大规模返厂维修、更换零部件的传统召回不同,此次小米汽车选择通过远程升级(OTA) 完成修复。用户无需驱车前往服务中心,只需一次系统更新,即可完成安全隐患的消除。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企业态度的宣誓:
- 不回避:主动识别问题、主动备案召回;
- 不拖延:从发现问题到启动召回,响应迅速;
- 不折腾:以最轻的方式(OTA)解决用户的安全顾虑。
这正契合了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政中鼓励的“OTA召回备案机制”——用技术提高效率,但不降低责任标准。
03 智能汽车的安全新哲学:没有100%的完美,但有100%的负责
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任何一个智能驾驶系统能在所有场景中保证万无一失。
此次小米SU7所面临的,并非个别案例。近年来,多家车企均因智能系统在“极端场景”中的应对不足而发起召回。这揭示出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何让机器学习人类驾驶的“长尾风险”?
真正的安全,不在于永远不出问题,而在于:
- 能否第一时间识别隐患;
- 能否高效部署修复方案;
- 能否真诚面对用户和监管。
而这,恰恰是小米汽车正在交出的答卷。
04 信任,是智能汽车最珍贵的“用户数据”
此次召回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小米汽车的“危机”,而是一次难得的“信任加固”:
- 它体现了一家科技企业的敬畏心——智能不是炫技,安全才是根本;
- 它也向整个行业示范:主动召回不是污点,而是责任的开始。
正如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所说:“今天敢于承担的企业,才是明天值得托付的品牌。”
结语:中国智能汽车,正在走向成熟
小米SU7的这次召回,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们从追求“续航里程”“智能配置”“加速性能”,正逐步走向关注“系统安全”“责任意识”与“用户信任”。
这是一个行业的成人礼。
正如小米自己所言:“造车,是一场耐心的长跑。”而安全,永远是这条赛道上最重要的基石。
愿这次召回,成为中国智能汽车“科技向善、责任先行”的新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