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红磡发生惊天黄金劫案,10余名劫匪凌晨洗劫打金工场,劫走65公斤黄金及现金,总值逾5700万港元,警方已展开全城追缉。
2025年9月17日凌晨5时,香港红磡鹤园东街的富恒工业大厦内,一场精心策划的黄金劫案震惊全城。10余名蒙面劫匪如鬼魅般突袭打金工场,短短数分钟内掠走65公斤黄金制品及3万港元现金,总价值逾570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5200万元)。这起香港近五年来涉案金额最大的劫案,不仅暴露出黄金加工业的安全隐患,更让这座国际金融之都的治安问题再度成为焦点。

一、凌晨突袭:蒙面劫匪的”闪电战”
案发当日,富恒工业大厦内多数单位仍沉浸在黎明前的寂静中。位于大厦某层的打金工场内,夜班工人正进行黄金熔铸作业。突然,十余名身着黑衣、头戴面罩的男子破门而入,手持铁棍与刀具,用粤语厉声喝道:”打劫!全部趴低(趴下)!”
据现场工人回忆,劫匪行动极其专业——有人持械控制在场7名员工,有人迅速撬开保险柜搜刮金砖金粉,还有人用预先准备的麻袋装运赃物。整个作案过程不超过15分钟,得手后劫匪竟从容不迫地将工人驱赶至角落,用铁链从外部反锁工场大门,随后乘坐接应车辆扬长而去。直到两小时后,惊魂未定的员工才挣脱束缚报警。
二、5700万黄金如何不翼而飞?
警方调查显示,被劫工场主要从事黄金精炼与首饰加工,案发时正处理一批来自珠宝商的原料。失窃的65公斤黄金包括:
- 24块标准金砖(每块1公斤)
- 18根500克金条
- 约20公斤金粉及半成品
- 少量已加工金饰
更令人震惊的是,劫匪对工场布局异常熟悉。香港警务处西九龙总区重案组高级督察梁志恒在记者会上透露:”匪徒清楚知道保险柜位置,甚至避开了所有报警装置。”有业内人士猜测,此案极可能有”内鬼”配合,或是职业劫匪长期踩点的结果。
三、黄金劫案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这起案件折射出香港黄金产业的隐秘风险。由于香港黄金交易免税且监管宽松,大量打金工场隐匿于工业大厦内。这些场所往往:
- 安防薄弱:多数仅靠普通门锁,鲜少配备专业安保
- 现金交易盛行:为避税常以现金结算,成劫匪目标
- 流动性大:金粉、边角料等难以追溯来源
“65公斤黄金若被熔炼重铸,黑市转手获利可达6000万港元。”前香港海关官员陈国基分析,”东南亚地下钱庄与珠宝黑店会迅速消化这批赃物。”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香港今年第三起重大黄金劫案——3月粉岭打金工场被劫20公斤黄金,6月旺角珠宝加工点遭抢15公斤金饰,均未破案。
四、警方全力追缉:天眼系统锁定可疑车辆
案发后,香港警方启动”捷进行动”,调取大厦及周边300余个监控探头。监控显示,劫匪乘坐两辆套牌白色客货车逃离,其中一辆后被遗弃在九龙湾废车场。警方在车内发现手套、面罩及黄金熔炼工具,怀疑匪帮具备专业销赃能力。
西九龙重案组已锁定数名可疑人员:
- 3名男子案发前一周多次在工业大厦”踩点”
- 一名疑似接应司机曾出入深圳口岸
- 通话记录显示有境外号码频繁联系本地团伙
警务处处长萧泽颐强调:”不排除跨境犯罪可能,已与内地公安启动协同侦查。”由于涉案黄金可能经陆路或海运偷运出境,香港海关已加强各口岸贵金属检测。
五、历史阴影:香港黄金劫案为何屡禁不止?
回溯历史,香港黄金劫案呈现周期性爆发:
- 1980年代:平均每年4起,最著名为1984年”宝生银行劫案”(劫走价值3000万港元金条)
- 2000年后:随着安防升级,年发案降至1-2起
- 2020年以来:疫情后经济低迷,劫案再度抬头
安全专家指出,犯罪团伙青睐黄金的原因在于:
- 变现极快:1公斤黄金熔炼后黑市10分钟即可脱手
- 难以追踪:无记名特性远超钻石、名表等奢侈品
- 惩罚较轻:相比绑架、贩毒,抢劫量刑相对较低
六、行业震荡:珠宝商紧急升级安防
劫案发生后,香港珠宝制造业协会紧急发布安全指引,建议会员单位:
- 将黄金库存控制在20公斤以下
- 安装联动报警系统与防爆保险柜
- 避免夜间加工高价值原料
周大福、周生生等品牌表示将加强物流押运。而涉事工场所在的富恒工业大厦,已有三家打金工场宣布停业整顿。
截至发稿,警方仍在全力追缉劫匪。这起光天化日下的巨额劫案,不仅挑战着香港法治社会的底线,更敲响了贵金属行业安全管理的警钟。随着调查深入,这张横跨粤港澳的犯罪网络或将浮出水面。而对于普通市民而言,那个”路不拾遗”的香港印象,似乎正随着消失的黄金一起,逐渐褪去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