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置业以1元价格剥离评估值-29亿元的房地产业务,断臂求生于行业寒冬,转型轻资产运营以避免退市。
2025年9月17日深夜,一则来自上市公司*ST南置(002305.SZ)的公告,震动了整个地产圈。
这家背靠央企中国电建集团的房企宣布:以1元人民币的价格,向控股股东电建地产的全资子公司转让旗下所有房地产开发与租赁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

评估值为-29.34亿元的资产,最终以1元成交。这不是促销,不是炒作,而是一家老牌房企为求生存,不得不做出的断腕抉择。
一、负资产29亿,1元转让背后的残酷现实
此次交易标的并非“优质资产”,而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截至2025年4月30日,拟转让资产总额197.78亿元,净资产为-30.11亿元。这意味着,接手方需承担巨额债务及未来经营风险。
用*ST南置自己的话说:“这些业务已持续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事实上,自2021年起,该公司便深陷亏损泥潭:
2022年净亏8.23亿元,2023年扩大至16.93亿元,2024年进一步恶化至22.38亿元。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再度暴跌20633.52%,亏损额达8.98亿元。
连续四年亏损,净资产为负,股票被“*ST”退市风险警示——1元转让,实为绝地求生。
二、从IPO明星到*ST困局:一场行业的兴衰缩影
南国置业曾有过高光时刻。
2009年,作为地产行业IPO重启后首家上市的商业地产公司,它一度被视为行业新星。
2014年,央企电建地产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更使其如虎添翼,迅速进军北京、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
然而,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浪潮中,重资产、高杠杆的开发模式成为致命弱点。
即便有央企背景,也难抵市场寒冬。南国置业的遭遇,成为整个行业转型阵痛的缩影。
三、为什么是1元?这不是买卖,是“卸包袱”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此类1元交易的本质并非“买卖”,而是“承接负资产”。
买方承担所有负债与风险,卖方则得以甩掉拖累业绩的包袱,轻装转型。
类似案例并不罕见。例如*ST中地也曾将评估值-29.8亿元的资产以1元转让给控股股东,以求保壳重生。
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这实则是无奈之举,目的是保住上市资格,为转型争取时间。”
四、断臂之后,走向何方?
甩掉开发业务后,*ST南置计划转向“轻资产运营”:
- 商业运营
- 产业运营
- 城市服务
- 物业服务
公司透露,交易完成后:
2024年净利润将由-22.38亿元扭转为+2.25亿元;
2025年1–4月亏损额减少6.78亿元。
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
根据规则,若2025年末公司净资产仍为负,或利润/收入不达标,股票仍将面临退市。
五、央企背景,是底气也是挑战
作为电建地产控股的企业,南国置业仍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
但公告也坦言,电建集团旗下其他企业存在业务区域重合,可能构成同业竞争。
控股股东已承诺:将分阶段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未来新增业务机会优先提供给南国置业。
能否借力央企体系实现资源整合、平滑过渡,将决定其转型成败。
六、结语: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南国置业的“1元转让”,是一个时代的注脚:
它标志着房地产高杠杆、重开发时代的终结,和轻资产、强运营时代的开启。
断臂固然疼痛,但唯有卸下枷锁,才能重新奔跑。
这场悲壮的战略撤退,或许正是为了明天更有尊严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