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抵制!涉毒艺人国庆前夕欲开演唱会引众怒,官方回应难平愤慨

涉毒艺人试图重返舞台遭公众强烈抵制,背后是民众对缉毒英雄的致敬与对法律底线的坚守。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是我们常怀的宽容之心,是社会给予悔过者的温暖光芒。然而,有些错误,一旦…

涉毒艺人试图重返舞台遭公众强烈抵制,背后是民众对缉毒英雄的致敬与对法律底线的坚守。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是我们常怀的宽容之心,是社会给予悔过者的温暖光芒。然而,有些错误,一旦铸下,便如刻入年轮的伤痕,永不磨灭。尤其当它关乎毒品、关乎牺牲、关乎一个民族的底线——原谅,不再是轻描淡写的两个字。

近日,香港艺人苏永康原定于国庆期间在浙江温州奥体中心举办演唱会的消息,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全网震怒。不是因为演出本身,而是因为他身上那一道永远无法洗白的烙印——涉毒历史。

一边是万千缉毒警察用生命守护的净土,一边是曾践踏法律与道德底线艺人试图重新站上的荣耀舞台,公众的愤怒如山洪爆发。大批网友涌向官方平台投诉、举报,呼吁叫停演出,然而相关部门的初步回应却仅仅是:“申报材料合规,审批程序没有问题。”

这轻飘飘的一句,瞬间点燃了更汹涌的怒火。

我们为什么愤怒?
这不是针对一个人的“网络追杀”,而是一个民族对牺牲英雄的守护,是对价值观的最后坚守。

我们不能忘记,云南禁毒英雄张从顺、张子权父子,两代从警,前赴后继,生命永远定格在缉毒战场;我们不会忘记,福建民警黄仲权,落入毒贩之手,遭受非人折磨,体无完肤;我们更不敢忘记,有多少缉毒警察牺牲之后,连一块刻有姓名的墓碑都不能留下——只因怕亲人被报复,他们生前隐姓,死后埋名。

他们用血肉之躯,挡住毒品的侵蚀,守护家国的清明。而我们,又怎能容忍曾经吸毒的艺人,再度登上万众瞩目的舞台,接受掌声、鲜花与金钱?

尤其令人心寒的是,这样的演出还安排在国庆前夕——一个本应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的时刻。当学校里的孩子正握着画笔,认真绘制“拒绝毒品”的手抄报;当禁毒宣传仍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严肃地进行,涉毒艺人却疑似被允许聚光灯下“捞金”,这是怎样的讽刺?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双重标准”的质疑。内地艺人如宋冬野、含笑等人,涉毒之后演艺之路几乎全面中断,为何港澳台艺人却能“顺利过审”、继续开唱?公平何在?正义何存?

是审批机制出了问题吗?
目前来看,审批部门仅以“材料合规”作为回应,显然难以服众。纸面的材料,能否衡量一个演出背后的社会影响?是否考虑过公众情感?是否记得那些再也回不来的英雄?

我们或许缺的不是流程,而是一套全国联动、跨部门共享的“劣迹艺人信息库”,是一套有法可依、有情可讲的审批准则,更是一份对于牺牲者应有的、最基本的尊重。

改过自新,≠ 重当偶像
必须说明的是,社会从未拒绝给予犯错者重新开始的机会。改过自新,回归社会,找工作、过日子、低调生活——这可以包容。

但站上舞台,成为公众偶像,享受社会影响力与巨大经济利益——这是另一回事。这不是普通的机会,这是一种资格,一种信任,一种道德象征。而涉毒者,不配。

这不是我们冷酷。这正是我们的温度——把最后的宽容,留给那些该被温柔以待的人;而最后的底线,留给那些必须被记住的名字。

就在去年,韩国歌手南太铉因吸毒获刑,民众强烈抵制其复出;多年来,国内多位涉毒艺人悄然退圈,消失于公众视野。这一切说明:公众的抵抗,从来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针对一切试图淡化毒品之恶的行为。

如果有朝一日,一个曾经涉毒的艺人仍能重聚光芒、万人追捧,那么那些默默牺牲的缉毒英雄呢?他们的血与命,是否就这样被遗忘?

我们不能容忍。
我们不让英雄寒心。
我们选择,永远记得。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