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之际,北方降温降雨,海上台风酝酿,东南沿海需警惕超强台风可能。
这几天,你是不是也被热到恍惚?长江中下游多地仿佛依然困在盛夏的“烤箱模式”,出门走两步就汗流浃背,空调续命成了日常操作。别急,气象格局正在悄然转变——真正的“凉快”已经启程,正在派送中!

据最新气象分析,高温的“最后一搏”即将结束。从9月17日开始,北方冷空气将逐步渗透南下,高温范围明显缩小,强度减弱。尤其是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长期被高温“控制”的地区,终于可以喘一口气,迎来久违的舒爽天气。早晚温差逐渐加大,夏天的短袖或许得备一件薄外套了。
不过华南地区的小伙伴可能还要再等一等。副热带高压尚未完全撤退,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依然热度不减,“空调外机”模式还在持续。但进入九月下旬,降温本就是大势所趋。常年此时,正是夏秋交替的关键期。再坚持一下,真正的秋天正在快马加鞭赶来!
除了降温,另一个天气焦点也正牵动人心——台风。
今年第16号台风“塔巴”刚刚落幕,西北太平洋却并未恢复平静。气象部门研判,九月下旬之前,很可能再生成3~4个台风或热带低压。其中不排除会出现影响我国的台风,秋台风的“档期”,依然排得相当满。
目前最引人关注的是两个“争议型选手”——17号台风“米娜”和18号台风“桦加沙”。各家预测机构对它们的路径和强度仍有较大分歧,可谓悬念重重。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与美国的GFS模式给出了不同预测,日本气象厅也刚刚更新预报,调低了其中一个低压的发展几率。目前来看,GFS的预测更值得关注:它认为“米娜”可能于近期生成,向西移动,可能登陆菲律宾或越南,对我国直接影响较小。
但真正需要提高警惕的,是后续可能登场的18号台风“桦加沙”(若前一个被命名,则此为18号)。据GFS预测,它可能迎来爆发性增强,中心最低气压或可达929 hPa,这意味着——它很可能成为今年首个超强台风!
更关键的是,其预测路径显示,“桦加沙”有可能朝我国福建、台湾、浙江沿海靠近。从模拟来看,其风圈范围广、强度极高,如果这一预测成真,东南沿海地区可能面临显著风雨影响。
但目前所有预测仍存在较大变数,路径、强度都可能调整。建议大家保持关注,既不必过早恐慌,也要有相应的防台准备。
为什么秋台风总是这么“凶猛”?
科学上主要有这几个原因:夏季积累的高海温为台风提供了充足能量;秋季副热带高压南落东退,台风更容易北上或西进;大气环流调整期,更容易出现爆发性增强。因此,秋台风常常比夏季台风更易出现“狠角色”。
今年由于副高异常强势,长期压制台风发展,至今尚未出现超强台风。如果“米娜”或“桦加沙”真的发展起来,极有可能竞争今年的“风王”称号。
除了海上的“大戏”,陆上的天气也不平静。
北方地区即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受冷空气与暖湿气流激烈交锋影响,加上低涡系统推波助澜,河南、山东等地将在9月15-17日、18-21日迎来两轮明显降水过程,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暴雨甚至大暴雨。这场雨预计断断续续持续近一周,其他地区则以小雨或中雨为主,总体降水强度较温和。
总结一下:
- 高温退场:长江中下游地区17日后陆续降温;
- 新台风生成中:17号“米娜”即将形成,18号可能更强;
- 北方多雨:河南、山东等地谨防持续强降雨。
夏秋之交,天气形势复杂多变,建议大家及时关注最新预报,合理安排出行,尤其是沿海地区和降雨频繁区域,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
秋天真的要来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