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常感干燥,不妨将早餐换成南瓜银耳羹或雪梨粥等滋润食谱,慢火细炖、选材得当,便能滋阴润燥,缓解喉咙与肌肤的秋日不适。
九月清晨,醒来时喉咙干涩,嘴唇紧绷,即便睡前喝了再多水,依然觉得身体里像藏着一团火——这或许是许多人在初秋共同的感受。传统早餐中的豆浆与牛奶虽营养丰富,却未必能缓解这份由内而外的“秋燥”。正如一位长者提醒我的:“秋天要吃得润,光解渴不行,还得滋阴。”

一、一碗羹汤的温暖:从“厨房翻车”到滋润秘诀
我曾第一次尝试炖银耳羹时弄得一片狼藉:银耳泡发一夜,却因火候太猛而扑锅溅得到处都是,成品稀薄无胶,口感尽失。后来才明白,银耳需小火慢炖,如煲老火汤般耐心,“咕嘟咕嘟”地煨出胶质,急火反而外烂里生。
选材与做法:
- 银耳宜选颜色微黄、蒂头小的自然晒干品,避开硫磺熏制的雪白货色;
- 泡发后剪去硬蒂,南瓜选老熟品种,蒸熟压泥更绵密;
- 红枣务必去核,避免硌牙且防燥热;
- 炖煮时水量需足,小火慢煨40分钟,出锅前加少许冰糖即可。
如今,每周三次的南瓜红枣银耳羹已成为我的早餐必备。晨起一碗,喉间润泽持久,连随身携带的润喉糖也渐渐失了踪影。
二、秋日粥谱推荐:顺应节气的温柔选择
- 雪梨银耳百合红枣糯米粥
- 适合干咳喉痒者。雪梨去皮切块,百合干泡发,糯米与大米1:1混合,银耳剪蒂后与米、枣同煮1小时,最后20分钟加入梨与百合。
- 百合后放可保留形貌与口感,粥体温热绵密,从喉至腹皆感滋润。
- 小米红薯大米粥
- 快手之选,兼顾养胃与润燥。红心红薯去皮切块,与小米、大米加水(米薯总量5倍)同煮40分钟。
- 红薯自带清甜,无需加糖,晨食一碗既补充津液又温暖脾胃。
三、秋食之道:白色食物与烹饪细节
中医强调秋季宜多食“白色食物”,如银耳、雪梨、百合等,其性润而能养肺滋阴。银耳中的植物胶质犹如为呼吸道敷上保护膜,雪梨丰沛的汁液则直补身体所需水分。
细节决定成效:
- 银耳以整朵为佳,出胶更丰;
- 红枣选干瘪自然晾晒者,甜味更纯;
- 红薯择表皮光滑、掂之沉甸者,保证粉糯香甜;
- 糖宜少放,微甜提味即可,过多反助燥热;
- 银耳必慢炖出胶,砂锅比高压锅更保留香浓本味。
四、早餐之重:以滋润开启一日
这些粥羹最好在早晨食用,既为身体补充整日所需的能量与津液,亦避免晚间多食难消化的负担。长久坚持,不仅喉嚨舒潤,肌肤亦渐显水润光泽。
正如央视曾提及:秋日饮食需顺应天时。一碗简单的羹粥,看似平常,却是古老食养智慧的生活落地。它不需昂贵食材或复杂工艺,只需一点耐心与对自然的敬畏。
结语:换一碗早餐,养一季深秋
这个九月,或许我们可以暂将豆浆牛奶搁置一旁,为自己与家人炖上一碗银耳羹或暖粥。在渐凉的清晨,以温暖滋润的食物唤醒身心,抵御干燥,安度秋冬。
“润物细无声”,饮食之道亦如此。无需刻意追求药效,只需顺应时节,择物而食,便是最朴素的养生智慧。
温馨提示:食谱可根据个人体质调整,阴虚者可加重银耳、百合比例,虚寒者宜加姜片平衡。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秋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