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坛陷入僵局,总理频繁更迭背后是经济困局与议会分裂的现实难题。
当地时间9月9日下午,法国总理贝鲁步入爱丽舍宫,向总统马克龙正式递交辞呈。这一刻,不仅标志着又一位总理的政治谢幕,也折射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近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两年之内,四任总理接连下台,而第五位总理,即将在未来的几天内被任命。

这场政治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9月8日国民议会的一场信任投票。贝鲁政府以194票支持、364票反对的结果未能过关,而这场投票本身,是贝鲁自己“主动寻求”的——8月25日,他提出将政府2026年财政预算计划与信任投票绑定,试图背水一战,获得议会对其紧缩政策的授权。马克龙当时对此表示支持,但最终结果证明,这是一场豪赌,且赌输了。
贝鲁政府提出的2026年预算计划,被反对者称为“紧缩闪电”:计划削减438亿欧元财政支出、取消两个法定假日、大幅缩减医保支出增幅。贝鲁解释说,这些措施是为了“防止法国陷入债务危机”,但反对党派激烈批评其“牺牲民众福利”“脱离社会现实”。
事实上,这场政治危机不仅仅是关于预算的技术性争论,其背后是法国深层次的政治格局变化。2022年议会选举后,马克龙所在的中间派联盟未能取得绝对多数,使得政府不得不依靠妥协和临时联盟来推动政策。这种“共治”局面极大限制了政府的行动能力,也让每一次重大立法都成为政治雷区。
更值得关注的是,贝鲁的下台并未真正解决法国的政治僵局。马克龙已明确表示不会提前举行大选,也拒绝在2027年任期届满前辞职。这意味着,他必须在现有议会格局下,任命一位能赢得多数支持的新总理——而这个人选极难寻找。目前,极右翼的“国民联盟”和极左翼的“不屈法国”正积极推动提前选举,甚至要求马克龙辞职,政治压力持续加剧。
经济层面,法国的困境更为严峻。数据显示,法国2024年赤字占GDP的5.8%,公共债务与GDP之比高达114%。甚至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超过希腊、与意大利持平,显示市场对其信用风险的担忧正在升温。分析人士指出,无论谁接任总理,都将面临同一个难题:如何在提振经济与控制债务之间找到平衡。
而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法国的政治不稳定不仅仅是一国内政。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国、欧洲经济的引擎之一,法国的持续动荡可能影响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格局。有专家警告,如果法国的财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其高赤字、高债务的局面可能进一步拖累欧元区经济,甚至影响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稳定性。
回望贝鲁短短九个多月的总理任期,他所面对的不仅是预算案的挑战,更是一个处于十字路口的法国:经济增长乏力、社会分歧加深、政治极化加剧。而马克龙,这位曾被誉为“欧洲希望”的领导人,如今正面临他执政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新总理即将任命,但无论谁是下一个接任者,他或她都将面对同样的问题:一个分裂的议会、一个不满的社会、一个亟待改革却举步维艰的经济。而马克龙的选择,不仅将决定法国未来两年的政治走向,也可能影响欧洲的命运。
政治,从来不只是权力的游戏,更是一个国家前途的抉择。法国的下一个总理,注定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