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高校寝室改造风波:学生物品丢失,校方与施工队责任边界引关注​

浙江一高校暑期宿舍施工期间,学生柜子被撬、物品丢失,校方称曾通知清空但监管存疑,学生要求赔偿并考虑报警。 近日,浙江某高校因暑期寝室改造工程,引发多名学生物品丢失事件,校方、施工队…

浙江一高校暑期宿舍施工期间,学生柜子被撬、物品丢失,校方称曾通知清空但监管存疑,学生要求赔偿并考虑报警。

近日,浙江某高校因暑期寝室改造工程,引发多名学生物品丢失事件,校方、施工队与学生之间的责任归属问题成为舆论焦点。事件背后,不仅关乎财物赔偿,更折射出校园管理、施工监督与学生权益保障之间的深层矛盾。

事件回顾:锁被撬、物品遗失,学生称“按通知做了仍出事”

今年暑假期间,该高校启动寝室改造工程。8月9日起,陆续有学生在群聊中反映柜锁被撬、物品被盗。一名受访学生表示,其存放的贵重物品总价值上千元,包括衣物、电子产品等均不翼而飞。更令其不安的是,室友还提到施工期间曾有工人在宿舍内生活痕迹,“床铺被占用,地面有烟头”。

学生称,尽管放假前校方曾通知“柜子可放物品但需上锁”,他们已按要求操作,却仍遭遇损失。“如果早知道会这样,我们一定会把东西全部清空。”该学生无奈表示。

9月8日,部分学生发现损失后,通过辅导员层层上报,但校方直至8月12日才发布统一通知,称“施工方已重新上锁寝室柜子”,并承诺开学后处理遗失问题,但特别注明“金额5000元以上需单独联系”。对此,有学生质疑:“难道损失低于5000元就不值得重视?”

校方回应:提前通知清空,施工队有考勤监督

针对学生投诉,校方建设管理处工作人员回应称,早在放假前已通过会议、通知等形式多次要求学生“将宿舍物品搬空”,并可转移至指定存放点。“部分学生未按要求执行,可能导致物品遗失。”

该工作人员同时强调,施工期间每天均有项目负责人现场监督,施工队需进行指纹考勤,且所有进入校园的施工人员均经过报备流程,“校外人员入校需通过公众号申请,严格管理”。但对于“工人住宿于学生寝室”的情况,校方承认因工期紧张,存在此类安排,但未明确是否提前告知学生。

争议焦点:通知是否到位?责任谁来承担?

尽管校方称已“提前通知”,但许多学生表示并未收到“必须清空柜子”的明确指令。一名学生提供的通知截图显示,校方仅提醒“物品不要暴露在外,柜子可锁闭存放”,并未强制要求搬空。这种模糊表述,让学生陷入了“看似合规实则风险自担”的境地。

另一方面,施工队的监管问题也引发质疑。尽管校方强调有考勤与现场监督,但工人是否全部合规、是否存在外部人员混入、夜间值守是否到位等细节均未公开。有学生指出:“如果真有严格监督,为什么多人同时被撬锁?生活痕迹又从何而来?”

学生诉求:原价赔偿+精神损失,否则将报警

损失财物的学生表示,若9月21日开学后校方未能妥善处理,将选择报警,并要求“原价赔偿+精神损失费”。其强调,不仅是因为财物价值,更因私人空间被闯入带来的不安全感。“宿舍是我们在学校的家,如今却被人随意进出,甚至居住,感觉非常不被尊重。”

深层反思:校园工程如何兼顾效率与学生权益?

此类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多地高校在暑期加速推进基建工程,但因沟通不足、监管疏漏导致的矛盾频发。一方面,校方为赶工期往往选择暑期施工,时间紧、任务重;另一方面,学生离校后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一旦发生纠纷,维权难度较大。

专家指出,校园工程应建立更透明的沟通机制和更严格的监督制度。例如:明确书面告知施工范围、风险与清空要求;设置第三方监督小组,定期向学生反馈进度;对施工人员实行封闭管理,杜绝留宿现象;建立快速理赔通道,避免“拖到开学”式处理。

目前,该校尚未公布具体赔偿方案或责任认定结果。事件如何发展,九派新闻将持续关注。

Avatar photo

作者: 千跃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